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陆块西北缘萨热克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演化、流体演化与成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处于一个统一系统中。矿床成岩期方解石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65.3‰~-99.2‰,改造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水的δD值为-77.7‰~-96.3‰,成岩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3.22‰~1.84‰,改造成矿期成矿流体δ~(18)OH_2O变化范围为-4.26‰~5.14‰,指示萨热克铜矿成岩期、改造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生代大气降水及其经水岩作用而成的盆地卤水。矿石中辉铜矿δ~(34)S值为-24.7‰~-15.4‰,指示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与有机质还原,部分源于有机硫。构造与成矿流体演化对砂岩铜矿成矿起关键制约作用。盆地发展早期强烈的抬升运动使盆地周缘基底与古生界剥蚀,为富铜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至晚侏罗世盆地发展晚期,长期演化积聚的巨量含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砾岩胶结物及裂隙中富集,在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3.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野马泉大型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野马泉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92.4±2.2) Ma,属于华力西期。前人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 Ma(n=7,MSWD=0.24)和(230.1±4.7) Ma(n=5,MSWD=0.12)、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早期成矿的热液很可能是野马泉花岗闪长岩(392.4±2.2 Ma)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它们可能为铁铜多金属矿的主要来源,因此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
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416~336Ma,可分为3组:2416~2365,1797~1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
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
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
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
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6.
7.
为揭示整个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对北山营毛沱地区分布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花岗岩类岩石进行了岩石化学研究。结果表现,这些花岗岩类具有偏铝质-过铝质、碱性-钙碱性特征,具有中等的Si O2(62.1%~72.92%)含量,较高的Na2O+K2O(5.4%~9.12%)含量;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上,具有相对平缓的富集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弱Eu负异常;亏损Nb、Ba、P、Ti,富集Rb、Pb、K;主微量元素对比及图解分析认为花岗岩类具有Ⅰ型或Ⅰ-A型过渡花岗岩的特点。对其中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L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得出其侵位时间为384.7±7.7Ma,为中泥盆世早期。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指出营毛沱地区的花岗岩类形成于北山早古生代洋盆碰撞造山后的拉伸环境,标志北山地区在中泥盆世已进入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板内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作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44±0.23 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主要在40.8±0.4 Ma~40.86±0.85 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9.
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被动陆缘隆起区的盘陀山花岗岩体中,近年新发现了钨矿床.钨矿体产于岩体北部边缘内接触带及岩体中部,成矿类型分别为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接触带型钨矿受岩体内接触带和NE向构造裂隙双重控制.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受NE向、EW向和NW向构造裂隙控制,矿床分带明显,具有上钨下钼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有关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古老陆壳活化背景、钨地球化学异常、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内接触带、岩石蚀变(电气石化、云英岩化和硅化等)、石英细脉带、花岗细晶岩脉和直接找矿线索.对该矿床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北山地区钨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东天山旱草湖地区中酸性环状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侵入英云闪长岩的最老年龄为275.0±2.9Ma(MSWD=4.8),侵位时代为二叠纪。岩体Al_2O_3含量为14.46%~17.05%,A/CNK为0.93~1.09,属准铝质和弱过铝质系列,较富集K_2O,MgO含量较低,为0.71%~2.84%,Mg~#值为33.3~48.6。微量元素高Sr、低Y,Sr含量为217×10~(-6)~740×10~(-6),Y含量为4.26×10~(-6)~21.4×10~(-6),Sr/Y值为16.87~145.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现平坦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表明岩体来源于石榴子石和金红石较稳定而斜长石不稳定的区域,属于角闪岩相向榴辉岩相过渡阶段,可能是同时期底侵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不是一期岩浆事件结晶分离演化的结果,不同岩性的岩体之间没有发生结晶分离。部分熔融程度和新生幔源组分的不同导致了旱草湖环状花岗质岩体的形成,二叠纪旱草湖地区存在较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是东天山二叠纪构造-岩浆演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