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晚石炭世柳树沟组为一套由玄武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其Si O_2含量介于46.18%~46.56%和76.06%~76.25%之间,具有明显的Daly成分间断。其中,玄武岩具富Na贫K特征,Ti O_2、Al_2O_3、Ca O和MgO含量均较高,∑REE为75.54×10~(-6)~80.22×10~(-6),LREE/HREE值为3.00~3.12,以富集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P、K),相对亏损Ti、Ta、Nb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不相容元素(U、Th)为特征;流纹岩Na_2O/K_2O值为0.32~0.36,属低Ti、低Mg类流纹岩,∑REE为520.72×10~(-6)~595.26×10~(-6),LREE/HREE值为5.60~6.53,具有Rb、Th、K、La、Ce、Zr、Hf、Sm等元素的富集以及Ba、U、Ta、Nb、Sr、P和Ti元素的亏损特征。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具板内成因特征,玄武岩可能为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相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流纹岩具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了样品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进一步研究了龙泉山断裂带断层的发震潜力。结果表明: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运动方式以黏滑为主,兼蠕滑; 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强烈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也有明显断层活动,全新世断层活动不明显; SEM 、ESR、热释光(TL)测得的断层最新活动年龄为(1 210±121)~(110±10.0) ka; 最新活动年代和活动性具有分段性,中段断层活动性较弱,北段和南段断层活动性较强。总之,龙泉山断裂带为1条活动性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发震潜力,地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但相比其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其活动性已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刘蓓蓓  张威  崔之久  刘亮 《冰川冻土》2015,37(3):701-710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玛雅雪山(海拔4447 m)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野外地貌调查与光释光测年方法相结合,确认玛雅雪山晚第四纪主要经历3次冰川作用:第Ⅰ组冰碛时代为新冰期;第Ⅱ组冰碛物年龄为(23.2±1.0)ka,其上覆泥石流年龄为(2.9±0.3)~(2.3±0.1)ka,上层土壤年龄为(3.6±0.2)ka,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的末次冰盛期(LGM);第Ⅲ组冰碛年龄为(42.6±1.9)~(45.7±3.0)ka,属于末次冰期中冰阶,对应MIS 3中期.采用最新综合因子法计算玛雅雪山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为海拔4605 m.依据冰川地貌形态,计算末次冰期平衡线为海拔3 800 m.通过庄浪河阶地的拔河高度及各级阶地的年代,以河流的下切速率代表玛雅雪山的抬升速率,计算得到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玛雅雪山抬升了50~60 m.利用玛雅雪山周边的达里加山和太白山冰川漂砾的10Be数据近似代表流域侵蚀速率,推算出玛雅雪山剥蚀速率大约为29 mm·ka-1,推断MIS 3以来流域的剥蚀量为1 ~2m.综合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的构造抬升量和剥蚀量,恢复末次冰期中期时的流域高度为海拔4200m,平衡线高度为海拔3 750 m.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MIS 3时,流域平均高度已经在平衡线之上,在流域平均高度到主峰之间冰川开始积累,发育冰川.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综合推断,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的发育是气候和构造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下旬中期-10月上旬,晋西北地区出现了过程雨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致使气温持续偏低,日照寡缺,地表积水严重,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9月下旬-10月上旬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形势、风场特征、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9月26日-10月10日秋季连阴雨进行初步分析发现,2007年我国北方秋季发生长时间的连阴雨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重要关系。2007年秋季北方降水异常型表现出了典型的La Nina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尔里克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古生代的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岩浆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哈尔里克造山带中段东部的沁城天生圈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哈尔里克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沁城天生圈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形成时代为(446.1±3.3)Ma(晚奥陶世),属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w(SiO2)介于57.74%~62.34%之间,中钾-高钾(1.71%~3.01%),富CaO(4.01%~8.45%)、贫Al2O3(15.03%~16.89%),w(MgO)介于1.85%~3.97%之间,Mg#值为37.15~48.29,铝饱和指数值A/CNK为0.78~0.99,属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且岩石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59.74×10-6~205.53×10-6),轻稀土元素分馏较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与典型岛弧型岩浆岩相似的特征。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以及宏观地质特征指示,沁城天生圈岩体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受俯冲作用影响,其岩浆源区应为增厚大陆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含有幔源基性岩浆的加入。此外,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早古生代期间(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哈尔里克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真正岛弧演化有关的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哈尔里克早古生代岛弧的形成可能与东准噶尔南部克拉麦里洋向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监理对投资控制作用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投资控制的观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监理控制投资的方法,同时阐述了监理控制投资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邓丽娟  刘亮 《地下水》2009,31(2):17-19
依据新疆某水库周边耕地地下水水样化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主要成分与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及矿化度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硬度变化主要受Ca2+影响,水中HCO3-含量与总碱度关系密切,电导率主要受Mg2+影响,Na+、K+和与Mg2+对矿化度有较大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相关性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远海孤立碳酸盐台地周缘发育了碳酸盐岩峡谷, 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的“源-汇”体系及深水油气成藏等方面。文章利用多波束测深、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等数据, 精细刻画南海西沙海域永乐海底峡谷的地貌形态及内部充填特征, 揭示该峡谷沉积演化过程, 分析峡谷成因控制因素及稳定性。永乐海底峡谷形成演化可分为萌芽、汇聚和拓展3个阶段, 随着演化过程的发展, 峡谷规模及对沉积物输运作用增加。永乐海底峡谷形成及演化主要受古地貌隆起形成的负地形和沉积物重力流侵蚀作用影响。峡谷在第四纪以后仍有较明显的活动迹象。分析显示永乐海底峡谷是西北次海盆的重要物质输送通道, 其沉积演化过程及稳定性对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物输运等深水沉积过程及岛礁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In the contex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conflic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 areas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has become a severe obstacl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theoretical tool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t areas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the concept of tourism island is of great value in identifying, 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ourist areas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Therefore,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opic in geography,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and analyzing the three interrelated concepts of tourism enclave, tourism bubble, and tourism island,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ourism island types, key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formation, and impacts, and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ill has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empirical research, and governance system. Finally,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ree specific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based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tourism developm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ourism island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impacts of tourism island should be explored using diversified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and multi-process regulatory mechanism should be developed. Overall, this article presen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ourism island to show their results and quality; it also clarified the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laid a foundation for new research works.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
PET前端电子电路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PET前端电子电路中信号的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本文设计了一个二阶无源RC滤波器.用HSPICE、MATLAB对实验数据做了仿真与分析,实验表明该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电子电路可以大幅地降低系统的成本,有助于提高图像重建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