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 U-Pb年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湘东北地区浏阳市文家市仓溪岩群底部枫梓冲岩组(长英质二云母片岩)变凝灰岩中发现近百粒锆石,锆石虽然形态不相同,但CL图像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和韵律结构。该类锆石的U、Th含量较高,Th/U值变化范围为0.32~0.87,均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获得的SHRIMP锆石 U-Pb年龄为855Ma±5Ma,该年龄改变了仓溪岩群枫梓冲岩组的时代,对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25万怀化幅图区主要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自西向东划分为武陵断弯褶皱带、沅麻盆地、雪峰冲断带及邵阳坳褶带4个构造单元。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及成果: 基本查明了区内板溪群与高涧群的相变关系及界线; 提出了南华纪长安期沿雪峰山与涟邵盆地的结合带存在一凹陷槽; 对区内岩浆岩侵入时代和期次做了详细的划分,建立了岩浆演化序列; 结合同位素年龄数据,系统地对白马山—龙山复式岩基带及其周边的中酸性—酸性花岗岩体侵入时代、火山岩系的喷发时代进行了统一厘定; 查明了雪峰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样式以及沅麻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1∶5万黄材幅区调中,对脆韧性剪切构造岩进行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由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改造为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绢云母糜棱岩、硅化糜棱岩、千糜岩、糜棱片岩等,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化学元素的分散、聚集或不变,既受原岩控制(继承性),又受变形强度和流体的成分、性质、活动性等控制(变化性)。  相似文献   
5.
安江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包括呈岩流、岩筒状的喷出岩和呈岩床、岩脉、岩墙状的侵入岩共10个岩体。岩体喷出及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新元古代高涧群砖墙湾组,西北侧古丈盘草处见被早震旦世长安组砂岩沉积覆盖。全岩钐-钕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值,喷出岩(868±30)Ma,侵入岩(855±6)  相似文献   
6.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构造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湘西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火山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并厘定其构造环境,从而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城步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于云场里组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中。云场里组变质火山岩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828±10Ma和805.7±9.2Ma。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图解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地质背景指示云场里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盆地。以城步火山岩和花岗岩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演化过程:872~835Ma期间为陆缘盆地;835~820Ma期间俯冲造山,江南造山带形成基性—超基性岩和早阶段岛弧花岗闪长岩,东侧的城步地区为弧前盆地;820~810Ma期间江南造山带发生弧-陆碰撞;810~800Ma期间江南造山带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形成晚阶段强过铝(黑云母)花岗岩,东侧城步地区因华南洋洋壳俯冲而形成新的岛弧;800Ma后华南进入伸展裂陷盆地演化阶段。上述认识揭示出扬子陆块东南缘的连续岛弧增生过程,同时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雪峰期"残留洋盆"属性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江南古陆中段沧水铺群锆石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益阳地区沧水铺群发育在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之间,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解疑江南造山带何时启动的关键层位。笔者在沧水铺群中的火山集块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821±13)Ma,再次验证了沧水铺群中的火山岩是820 Ma武陵运动之前的火山事件的产物,与武陵运动的启动有关,也说明该期火山岩与冷家溪群中大量的火山凝灰岩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面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以及前人资料收集利用,全面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发育特征,系统总结了区内矿产资源概况和成矿地质条件。针对有关区域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及成果:确定了南华系—寒武系中砂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确定了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表现为NWW—SEE向区域挤压下的陆内俯冲造山,提出了印支运动中NW向基底隐伏断裂的左行走滑导致部分地区构造线走向偏转,炎陵—汝城一带发育的印支期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确定了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3阶段花岗岩的时限分别为233~210 Ma、174~135 Ma、130~85 Ma,形成构造环境分别为后碰撞、后造山和陆内裂谷;通过热年代学分析揭示了湘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山体隆升过程;厘定出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构造发展框架;分析表明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强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关键原因,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2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和深部热扰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扬子陆块东南缘南华纪地层对比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扬子陆块东南缘的南华纪地层剖面众多 ,依据我国南华系与国际上“成冰系”相对应的原则 ,选择了其中 5条具代表性的剖面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 :扬子东南陆缘的冰川事件序列为长安冰期、富禄 (莲沱 )间冰期、古城冰期、大塘坡间冰期、南沱冰期 ;鄂西一带缺失长安冰期沉积 ;长安组的底界可定为南华系的底界 ,南沱组 (或洪江组 )的顶界可定为南华系的顶界 ;上下统的分界在莲沱组 (或富禄组 )与古城组之间 ;以冰川事件为主线 ,结合同位素年龄值 ,探讨了组与组跨相区对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南华系的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