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下扬子皖南地区上二叠统(泾页1井)发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腾  林拓  陈科  孟凡洋  李浩涵  王鹏 《中国地质》2017,44(3):606-60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广泛发育大隆组—龙潭组暗色页岩,但勘查程度较低,一直未获页岩气调查突破。通过前期综合研究,在下扬子皖南坳陷孤峰向斜西翼部署实施了泾页1井,在上二叠统见良好页岩气显示。开展了系统分析测试工作,评价了区域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了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进一步调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武陵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机质演化程度高,震旦系和寒武系页岩气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其中,下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但限于其在武陵山地区普遍埋深较大、成熟度较高等不利因素,在页岩气有利区优选中往往不受重视。针对这一套潜在含气页岩层系的研究仍局限在基于地表露头样品测试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分析,其含气性长期以来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4.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背斜周缘地区在下古生界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此前属于调查空白区。本次通过前期野外地质调查,在神农架背斜北翼部署实施了鄂红地1井,在上奥陶—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通过现场钻探资料和测试分析数据,研究了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为鄂西北地区页岩气进一步调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鹏  宋腾  陈科  林拓  李浩涵  孟凡洋 《中国地质》2018,45(1):203-204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我国南方地区台盆过渡的边缘相地层较发育,大多边缘相带发育礁滩相地层,而在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台盆过渡的边缘相多为藻丘相沉积特征,是良好油气储层类型。在四川盆地内部的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长兴组等多套边缘相礁滩储层已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鄂西宜昌地区在震旦纪灯影期具有"两台一盆"的构造格局,发育边缘藻丘—滩相沉积,但藻丘储层一直未获证实,其含气性也不明确。因此在宜昌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广泛发育龙潭组-大隆组暗色页岩,是中国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性能,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对有利区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龙潭组和大隆组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普遍大于2.0%,热演化程度适中(介于1.3%~2.5%),储集空间以墨水瓶和狭缝状中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普遍高于50%,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和可压裂性。龙潭组页岩累计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自封闭能力,保存条件总体优于大隆组。二者均发育多种类型的裂缝,是页岩气逸散的主要通道,此外,后期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对于页岩气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结论】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气选区评价应以沉积环境、生烃能力、储集性能等为基础,以页岩气保存条件为关键,采取“强中找弱”的原则进行,最终在下扬子地区大隆组和龙潭组分别划分了5个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但是勘查程度低,缺乏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下扬子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调查、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和资料对比等手段,对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泥页岩进行了页岩油气成藏条件与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苏皖南地区上二叠统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和储集条件,但有机质成熟度变化大,构造活动复杂,导致了区内不同地区油气保存和富集条件的差异。建议在重点地区开展页岩油气保存条件和埋藏演化史的精细研究,以寻求突破,力争带动整个下扬子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在黄陵隆起南缘的下寒武统和震旦系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古老地层页岩气构造保存问题,研究黄陵隆起构造演化历史,反演钻井沉积地层埋藏史,通过二维地震剖面解析黄陵隆起南缘的构造学特征,统计分析相关地质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域在约800 Ma经历了花岗岩侵入,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黄陵隆起基底;该区域在800~200 Ma构造较稳定,缺乏这一时期的构造年代学数据;中侏罗世震旦系陡山沱组埋深可达约8 km,晚侏罗世及以后经过多期抬升至现在的构造格局。本研究说明黄陵隆起的古老基底经过元古宙大量花岗岩侵入,可能均质性高而表现为刚性基底,后期所遭受构造改造程度较低,埋深相对较浅。因此,该地区页岩表现为演化程度适中,构造改造弱,后期热事件影响小,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是目前黄陵隆起南缘获得页岩气勘查突破的关键。并指出南方具有类似构造的雪峰山隆起、神农架背斜和汉南古陆周缘具有良好的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古隆起边缘成藏模式与湖北宜昌页岩气重大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四川盆地内威远古隆起、盆外雪峰古隆起和汉南古隆起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古老隆起边缘控藏模式"页岩气成藏模式,古老隆起边缘控藏模式认为古隆起周缘具有埋藏深度适中、抬升较早、构造变形较弱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和保存,以此为指导,通过部署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和二维地震勘探,优选了鄂西长阳页岩气有利区,通过实施鄂阳页1井,获得寒武系天河板组、牛蹄塘组和震旦系灯影组、陡山沱组页岩气与天然气"四层楼"式重大发现。开辟了南方古老层系页岩气勘查新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