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东北黑土地1∶2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按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对讷河市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综合质量及绿色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讷河市土地肥沃,环境清洁,适合于发展绿色农业:1)土壤养分单指标N、P、K、有机质、CaO、MgO、Fe2O3、S、B、Zn、Mn、Cu、Mo、Co、Ge、V共16项中,除Cu、Zn为较缺乏和Ge、B缺乏外,其他指标均为丰富和较丰富;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为3 666.74 km2和2 574.11 km2,占全区面积的56.94%和39.97%. 2)土壤环境质量以一等(无风险)为主,一等区面积6 435.78 km2,占全区面积的99.94%;二等(风险可控)区面积仅4 km2,占0.06%. 3)全区土壤质量综合等级以优质为主,优质土壤面积3 806.06 km2,占全区面积的59.11%;良好级土壤面积2 574.11 km2,占39.97%;中等级土壤面积59.61 km2,占0.92%;没有四等(差等)和五等(劣等)土壤. 4)符合一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 461.5 km2,占全区面积的97.5%;符合二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38.1 km2,占全区面积的0.58%;不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5.6 km2,占全区面积的0.99%.  相似文献   
2.
3.
松嫩平原东部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松嫩平原土地沙化现状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松嫩平原沙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地区,包括松嫩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一部分.沙地分布区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350~450 mm,是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采用RS和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1986年和2001年的沙地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研究松嫩平原沙地分布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土地沙化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2001年沙地面积比1986年增加了861.1 km2,沙地平均每年以0.44%的速度扩展.其中,重度沙地变化率最大,中度沙地面积数量增加最多,轻度沙地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洮南北部丘陵缺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质构造、岩浆岩对地下水形成的控制作用,阐述了基岩地下水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指出了找水方向。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近20年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地的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15年中,松嫩平原盐碱地面积增加了21.7112×104 hm2,每年增加1.45×104 hm2,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地增加8812 hm2,年平均增长0.16%;中度盐渍化土地增加3.8306×104 hm2,年平均增长0.64%;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6.9994×104 hm2,年平均增长了4.2%.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增强是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5、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松嫩平原东部3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5年,松嫩平原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分布界线清晰.土地利用强度持续增加,前期增加较快,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小幅增加,前期变化剧烈,后期趋缓.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较为稳定.重心转移轨迹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1985~2000年,水域的转移轨迹向西北方向偏移76.34 km.松嫩平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85年的0.395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0.36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2017年空间分布以中质量区和中低质量区为主,农业生产用地与草地、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 辽宁丹东地区发育着一期A型花岗岩,因其特殊的成因演化,特定的构造背景及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而备受关注。【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辽宁丹东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结果】 辽东凤凰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3±1.7)Ma、(125.0±1.7)Ma、 (122±2)Ma,代表岩浆结晶年龄,凤凰山正长花岗岩侵位时代属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SiO2含量为65.65%~73.62%,K2O为3.52%~5.76%,Na2O为3.64%~4.26%,Al2O3为13.4%~15.49%,A/CNK值1.02~1.46,属铝过饱和型。碱度率AR在2.71~5.13,基本在铝质A型花岗岩AR值范围内,FeOt/MgO比值为4.69~18.05,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A1和A2过渡类型。Rb/Nb比值为6.02~8.64,明显高于大陆壳的Rb/Nb比值2.2~4.7,说明陆壳物质对岩体成岩影响较大,从而导致Rb的含量增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 Zr、Hf,亏损Sr、P、Ba、Ti、Nb。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不明显,Eu具明显的负异常。【结论】 综上,凤凰山正长花岗岩可能产生于陆内剪切相关的伸展环境,应为自中侏罗世开始由板块俯冲引起的东亚大陆边缘构造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我国克山病区.通过分析土壤表层(0~20 cm)样品809件,深层(150~200 cm)样品205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Se的含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表层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49×10-6,低于全国平均值,高于世界、和东北平原黑龙江省土壤平均值,土壤表层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壤面积达93.95%;土壤深层Se含量平均为0.167×10-6,明显低于土壤表层,Se含量不足或缺Se土壤面积占62.62%;不同类型土壤表层Se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钙土=草甸土 > 黑土 > 暗棕壤,深层Se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暗棕壤 > 黑土 > 草甸土 > 黑钙土,与土壤表层高低顺序相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显示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较高,林地和水利用地含量较低,反映Se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含量平均为0.033×10-6,呈低Se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