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林木森  吴凌啸  王翠芝 《地质通报》2019,38(10):1726-1732
通过对福州盆地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有关,体现了联合大陆长期积聚或解体的某些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划分的9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分别形成3个俯冲成矿系列,即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发育的IOCG型铁铜金成矿带→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分别代表太平洋古板块、法拉隆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从俯冲、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板块构造岩浆成矿环境。这类俯冲边界型成矿系统的主体部分是西马德里造山带岩浆弧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系统和盆岭省中的火山岩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林木森  彭松柏  乔卫涛 《岩石学报》2017,33(10):3137-3146
腾冲芒棒地区广泛发育新近纪以来的火山岩,本文首次对该区粗面安山岩进行的高精度40Ar/39Ar同位素定年,其坪年龄分别为2.1±0.1Ma和2.0±0.1Ma,代表其喷溢时代为早更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粗面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火山岩与大陆板内火山岩的双重属性,推测其形成于后造山环境。综合研究表明,腾冲地块更新世火山岩的形成与印度-欧亚板块俯冲-碰撞造山隆升后的伸展垮塌、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密切相关,而印支陆块向东南逃逸以及腾冲弧形走滑断裂带(龙川江断裂带、大盈江断裂带)的活化促使了该期火山岩的喷发与侵位。  相似文献   
4.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大爽一带出露一套早古生代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火山岩系.玄武安山岩-安山岩SiO2含量为47.8%~58.8%,Al2O3含量为13.35%~14.25%,CaO含量为3.79%~5.61%,TiO2含量为0.46%~0.56%,而MgO(4.39%~9.96%)、Ni(141×10-6~210×10-6)和Cr(427×10-6~750×10-6)的含量明显偏高,属钙碱性到过渡系列的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δEu弱负异常(0.73~0.92),(La/Yb)N为3.4~7.9,(La/Sm)N为3.15~4.95.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Pb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具较低Ti/V(14.7~21.8),表现为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赞岐岩)的典型特征.镁质安山岩由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的成岩年龄为443±4 Ma,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上述研究表明,大爽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系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弧前环境的高镁-镁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系,其发现为华南扬子与华夏之间存在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广泛发育的白垩纪岩浆岩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但对其构造-岩浆事件的细节过程仍存争议。本文对福州闽侯地区福州大学校园内的长安山闪长岩和流纹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长安山闪长岩年龄为107. 2±0. 3Ma,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98. 6Ma左右,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闪长岩和流纹岩的锆石ε_(Hf)(t)值分别为-2. 1~+0. 5和-2. 7~+1. 1。流纹岩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部分样品具有A型流纹岩的亲缘性特点。流纹岩的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来源熔体和受俯冲影响的富集地幔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而成。闪长岩的成因可能为富水的幔源岩浆与受幔源岩浆底侵产生的长英质壳源岩浆混合而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二者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腾冲地块芒棒乡新生代新近纪芒棒组火山岩的研究,发现粗面安山岩中含有较多麻粒岩包体,主要类型为长英质麻粒岩和二辉麻粒岩,直径一般为3~5 cm,略具定向排列构造,粒状变晶结构特征.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869~969 ℃,0.94~1.00 GPa,二辉麻粒岩包体平衡温度为:841~972 ℃,均显示为高温麻粒岩相变质;寄主岩粗面安山岩中斑晶结晶估算的温度和压力为:1 008~1 059 ℃,1.26~1.33 GPa,表明它们形成和起源于下地壳到上地幔顶部之间.二辉麻粒岩包体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显微组构分析表明,斜方辉石(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普通辉石)均具有明显晶格优选方位(LPO),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主滑移系分别为:(010)[001]和(100)[001]、(010)[001],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说明麻粒岩包体经历了高温塑性变形变质作用.新生代新近纪火山岩中高温麻粒岩的发现和研究表明,腾冲新生代岩浆活动可能与印度板块和腾冲地块俯冲-碰撞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拆沉和板片断离,以及随后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的下地壳发生高温变质及火山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广西运动)的性质是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长期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桂东南岑溪糯垌一带奥陶纪浅变质地层中出露一套变形变质基性岩系构造岩片,主要由变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以及少量块状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变玄武岩、变辉绿岩的SiO2含量为49.20%~52.30%,MgO含量为6.78%~9.11%,Mg#为55~63,TiO2含量为1.02%~1.34%,属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基性岩.稀土元素配分平坦,轻稀土亏损,(La/Sm)N为0.72~1.05,(La/Yb)N为0.7~1.0,无明显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Pb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平坦-略亏损,Ti/V为21.30~25.12,Nb/Th为2.1~4.2,表现出俯冲带之上(SSZ)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变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437±5 Ma,表明其形成于早志留世.综合研究表明,糯垌变基性岩系应属早古生代形成于俯冲之上(SSZ)弧前构造环境的肢解蛇绿岩残片,这一发现为华南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地块之间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和俯冲-增生碰撞造山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8.
腾冲火山地热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带的弧后活动区,是我国新生代火山-地热最为活动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MODIS夜间月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计算了研究区2001~2011年132个月的月平均地表温度,圈定了地温异常区;分析了异常区年内及年际间的平均地表温度变化趋势,推测了可能的地下岩浆囊分布位置及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现今地下可能存在3个岩浆囊:第1个位于五合-新华-蒲川-团田一带,面积约为537km2,地温异常最明显;第2个位于朗蒲-热海-马鞍山地区,面积约为226km2,地温异常次之;第3个位于马站-曲石之间,面积约为28km2,地温异常较为明显.3个地温异常区在年内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周期性明显,均在5~6月份和8~9月份出现2个温度峰.其中朗蒲-热海-马鞍山异常区的地温变化波动最大,可能反映地下岩浆囊地热系统与地表地下水系统的对流交换活动性更强.MODIS夜间月平均地表温度数据得出的结果与测震、GPS形变、He同位素比值及最大相对地热梯度等方法推测的地温异常区范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地温异常区年内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发现,表明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热异常实时监测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腾冲地块高地热异常区清水左所营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新华黑石河热田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热海热田硫磺塘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变形变质、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表明,晚白垩世(73Ma)初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后碰撞转换或过渡构造环境,并经历强烈伸展变形作用,普遍发育早期近水平-低角度(30°)韧性伸展剪切糜棱面理,局部发育晚期高角度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始新世(48~46Ma)强糜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硅化碎裂正长花岗岩岩体为中-高温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并具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板内构造环境,以发育晚期高角度(70°~87°)右旋走滑挤压韧性糜棱面理为特征,其右旋走滑韧性剪切变形时代晚于始新世(48~46Ma)。晚白垩世-始新世钾玄质强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碰撞造山隆升后的伸展垮塌、拆沉地幔物质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密切相关。始新世-第四纪岩浆活动与高地热异常区(带)空间上密切伴生,新近纪晚期-第四纪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脆性走滑-拉张正断层和构造拉分断陷盆地的形成,构造断陷边界断裂与深部岩浆活动是导致腾冲地区高地热异常区(带)中-高温地热温泉沿走滑-拉张断裂带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