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是地质遗迹景观系统对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反映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地质遗迹景观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永福县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为例,运用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影响因素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5级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划分标准,最后通过综合评分法对永福县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地质遗迹景观顶子山、小山峡评价值为16.797 0、19.142 1,属微度脆弱;福禄泉、石占溪瀑布评价值为 39.162 8、39.777 5,属低度脆弱;拉孝江、百寿河、板峡湖评价值为 58.546 5、52.330 5、 52.520 9,属中度脆弱;百寿岩、新村屯洞、永福岩评价值为 65.743 0、64.089 3、72.939 5,属高度脆弱,这与实地调查结果相吻合,反映出永福县地质遗迹现状,由此说明PSR模型评价地质遗迹景观脆弱性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巴彦浩特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PM10、SO2、NO2的逐日监测数据和同一时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巴彦浩特空气污染物特征及PM10浓度与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春、夏、秋三季巴彦浩特的主要污染物是PM10,冬季主要污染物是SO2;沙尘天气是造成巴彦浩特PM10浓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影响巴彦浩特空气质量的沙尘主要来源于其西北方向和西北偏北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在巴彦浩特西北地区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减轻沙尘天气对巴彦浩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利用武汉人卫激光测距站与其它15个台站的1985年7—9月间的LAGEOS激光测距资料,用动力学方法首次解算出武汉站在全球人卫激光测距网中的地心坐标,各坐标分量的内部精度约为±3cm,外部精度约为±20cm.  相似文献   
5.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2019,38(5):774-784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是桂林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梳理了桂林6区10县1市共17个区域内的312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出3大类,9类和20亚类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景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品质极高,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地质旅游价值大等7大特征,采用直接认定法与专家打分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质量进行等级评价,结果显示,桂林有7处世界级景观、32处国家级景观、105处省级景观、168处省级以下景观。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数量、类型、质量等级在各区域空间分布不均衡。文章提出建立统一的保护体系、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桂林地质遗迹景观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桂林地质遗迹景观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景观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等5大保护策略;以及保护性开发、同类景观有序性开发、特色性开发、多元性开发、不同等级景观分级开发等5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临沧花岗岩岩体(简称临沧岩体)是滇西澜沧江地区南段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岩基,也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样品得出的定年结果为225.1±6.1 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1.05~1.95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06~21.01),亏损重稀土元素,并显示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0~0.3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临沧花岗岩应为昌宁-孟连古特提斯封闭过程的产物原岩为中下地壳贫粘土的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其Pearce构造判别图解中的同碰撞属性是对古特提斯封闭及保山-思茅地块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镇雄县安家坝一带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地层出露较好,沉积连续。以此剖面为基础,连续采集碳酸盐岩样品42个,根据其显微特征、元素相关性、元素组份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1)样品中CaO与SiO_2、MgO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后两者在岩石中的含量很低,说明样品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受陆源物质影响或改造的程度较小。(2)通过对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元素比值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如Sr/Ba、MgO/CaO和V/V+Ni等,对不同沉积阶段进行了古水深和古氧相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表明茅口组沉积环境相比栖霞组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潘明  郝彦珍  孙成杰  吕勇  山克强 《地质学报》2020,94(5):1382-1396
保山地区志留纪晚期位于冈瓦纳古陆北缘的滇缅马苏地块,具有异于同时期华南陆块、塔里木陆块和华北陆块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保山地区志留系栗柴坝组第三段隶属普里道利统,在对其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古生物资料、沉积相特征、元素组分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和碳氧同位素数据等,对该区普里道利统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沉积模式,结合岩性特征,可以识别出RMF8、RMF10、RMF11、RMF16、RMF20和RMF23共6种微相类型;②碳同位素共表现出3次明显的正偏移现象,分别在卢德福德中晚期、普里道利世晚期及普里道利世末期,即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处,3次偏移均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分别对应于欧美地区的"Lau"事件、普里道利世晚期的δ~(13) C正偏移事件以及"Klonk"事件,但在不同地区δ~(13) C值偏移程度具有差异性;③依据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古海水盐度和温度演化曲线,表明古海水的盐度指数Z值在120~130之间,温度分布在17.03~28.85℃之间,且多数集中在20℃以上,说明研究区该时期为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海洋气候;④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点利用B、Ni、V和Ti等元素及Mn/Fe、V/(V+Ni)和MgO/CaO等比值信息,对沉积时期的物源供给情况和氧化还原条件等作了综合探讨,结果表明:陆源物质供给充足的阶段分别对应于后两次碳同位素正偏事件,这一现象解释为造山运动使古陆面积逐渐增大,为海洋提供了更多的物源供给;V/(V+Ni)比值大多处于0.57~0.83之间,代表了水体流通较差的还原环境,与沉积相特征具有一致性;⑤综合推断3次碳同位素正偏移事件是对志留纪末期加里东造山运动背景下海平面大规模下降的响应,为海退背景下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碳酸盐岩岩相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指标表明该时期的古海洋环境与构造事件具有较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
滇西允沟岩组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泥质浅变质岩,岩性以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千枚岩、云母片岩、细晶灰岩为主,局部夹硅质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岩以碎屑岩为主,含有部分灰岩、白云岩,是一套形成于特提斯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半深海-深海沉积物,因此,是研究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但是,对允沟岩组的形成时代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此本文选取允沟岩组中的片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精确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允沟岩组原岩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期间(551~491Ma),主要由新太古代、新元古代及少量古元古代碎屑物质组成。其中,大量太古宙晚期碎屑锆石表明其源区有太古宙基底的存在,而1749Ma这组碎屑锆石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散有关,956Ma和848Ma这两组锆石记录的事件可能是对罗迪尼亚超大陆三阶段裂离事件的前两期的响应。此外,还含有少量泛非运动信息,但泛非运动对其源区的影响极其有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允沟岩组形成于原特提斯洋的被动陆缘,与印度板块、南羌塘地块具有显著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