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奎  李才  王明  刘金恒  罗安波 《地质通报》2018,37(8):1439-1449
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演化对区域金属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影响。藏北多龙矿集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其地壳基底性质与演化缺少研究,制约了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全面认识。多龙矿集区内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14颗继承锆石具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2581~1670Ma),这些锆石多为自形-半自形颗粒,具有原地来源的特征,表明多龙矿集区深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该基底应该是南羌塘中心地区古老基底向南延伸的一部分。该基底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遭受多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改造,尤以泛非期—早古生代最强烈。进入晚中生代后,由于年轻地幔物质的加入,多龙地壳发生明显的垂向生长,形成富含金属和成矿组分的新生下地壳,该新生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发生活化,为多龙成矿体系提供大量的金属及其他幔源有用组分。多龙矿集区是一个"两期岩浆叠加成矿"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
西藏中冈底斯北部尼玛县阿索乡亚布努马地区东侧出露一处花岗斑岩岩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61.2±5.9Ma)。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高硅、富碱、富铝的特征,属于碱性准铝质花岗斑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元素及Nb、Ta、Ti、U等高场强元素,形成于岛弧环境。其源区可能为来自俯冲带增厚下地壳的深熔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的岩浆事件,亚布努马花岗斑岩应该形成于以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为动力背景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藏南色如朗金红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南色如朗金红石矿床位于米拉山口断裂带东段北缘,矿床的赋矿岩石主要为绿片岩。由北向南圈定了3个矿体,矿体沿北东方向延伸,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金红石为主,其他金属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金红石主要为红褐色,少数为暗红褐色,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和他形粒状,粒径多为0.01~0.2mm,大者可达1~2mm。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和变质作用控制,后期构造对矿床形态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通过与中国典型金红石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初步认为色如朗金红石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压变质型。  相似文献   
4.
拉萨地块北部阿索地区新发现的晚白垩世晚期基性岩墙对于讨论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的碰撞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报道了阿索地区目思基性岩墙的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目思基性岩墙中一组最年轻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74Ma。岩墙内的辉绿玢岩SiO2含量介于51.90%~53.55%之间,MgO含量介于3.98%~4.97%之间,Mg^#为50.0~57.5,低Cr(51.30×10^-6~79.48×10^-6)和Ni(55.94×10^-6~74.17×10^-6)含量。岩墙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明显的负Eu异常。在微量元素方面,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并具有Pb的正异常。La/Sm-Sm/Yb投图结果显示基性岩墙来自于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1%~5%的部分熔融,并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同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后下地壳增厚并发生榴辉岩化,导致拆沉作用。目思基性岩墙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拆沉作用持续到晚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的构造演化一直饱受争议。西藏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弧岩浆岩包括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年龄均为68Ma。松多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Si O_2含量为68.5%~80.6%,K_2O含量为4.1%~6.5%,P2O5含量为0.011%~0.058%。花岗斑岩Mg#值较低,为11.3~19.0,二长花岗岩Mg~#值为24.2~43.5。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的Eu(δEu=0.15~1.21)负异常。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花岗斑岩εHf(t)值为-0.9~+2.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在955~1196Ma之间;二长花岗岩εHf(t)值为-17.1~+7.9(只有1个点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在633~2219Ma之间。最终认为,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末期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为新生下地壳,但花岗斑岩更靠近古老下地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末期68Ma左右属于洋脊俯冲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6.
罗安波  王明  曾孝文  高忠维 《地质通报》2018,37(8):1529-1540
在青藏高原中部尼玛县阿索乡马莫勒地区识别出一套紫红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岩中砾岩、紫红色复成分中砾岩、紫红色砂岩细砾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或岩屑杂砂岩。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白垩统马莫勒组。对马莫勒组岩屑杂砂岩层进行碎屑锆石采样和U-Pb定年,得到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99Ma。碎屑锆石主要存在3个年龄峰值,其中主峰值在125Ma左右,代表了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岩浆活动,其他2个弱峰值分别为550Ma和980Ma,且分别代表了泛非期和格林威尔期—晋宁期的岩浆活动热事件。研究认为,马莫勒组的沉积时代应介于99~90Ma之间,马莫勒组的出现标志着尼玛地区在晚白垩世初期完成了由洋到陆的转换,进入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7.
阿索蛇绿岩位于尼玛县阿索乡西南,大地构造上归属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岩带中段。蛇绿岩以岩片形式混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复理石中,岩石组合较齐全,由下至上为蛇纹岩、辉石岩、堆晶辉长岩、席状岩墙及火山熔岩,同时存在蛇绿岩上覆沉积岩系。辉长岩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17.5±0.5Ma,时代为早白垩世。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岩带中的蛇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主要分布在219~178Ma、165~149Ma和117~114Ma三个年龄段,代表了大洋演化的扩张、俯冲、弧后拉张3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新世是拉萨地块增厚隆升的重要时期.本次报道了拉萨地块东部首次厘定的中新世地层,岩石类型包括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黑曜岩和岩屑砂岩等,由3组喷发旋回构成.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地层形成于17.2~18.2 Ma.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地层中的流纹岩具有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兼具A型花岗岩的亲缘性,为古老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英安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增厚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米拉山钾质流纹岩和埃达克质英安岩野外共生,丰富了拉萨地块中新世岩浆岩的研究内容,为青藏高原中新世岩石圈减薄/拆沉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罗安波  范建军  王明  曾孝文 《地球科学》2019,44(7):2426-2440
木嘎岗日岩群是班公湖?怒江洋的洋盆沉积记录,它的时代归属对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命名以来,木嘎岗日岩群的时代一直争议较大.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改则县亚多村一带的木嘎岗日岩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该区木嘎岗日岩群以薄层砂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具复理石沉积特征.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碎屑锆石为149 Ma,最小年龄峰值为156 Ma,指示该地区木嘎岗日岩群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此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内不同地区木嘎岗日岩群的年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结果显示,木嘎岗日岩群的时代跨度至少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表明班公湖?怒江洋中西段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内可能是连续演化的.   相似文献   
10.
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是中特提斯洋演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基性岩脉对于识别构造环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阿索地区侵入构造混杂岩带中的基性岩脉进行了1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10件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辉长岩脉获得了102.90±0.86 Ma(MSWD=1.4)的谐和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基性岩脉属于亚碱性系列,钙碱性辉长闪长岩类,样品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基性岩脉来源于被俯冲沉积物和板片流体改造过的亏损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高程度部分熔融形成,未经历明显的地壳混染过程.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阿索地区的基性岩脉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环境之中.系统收集研究区及附近120~95 Ma之间的岩浆岩数据,发现在110~100 Ma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两侧处于伸展环境之中,但不同区域伸展事件的时代有所不同,原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不均一闭合相关.班公湖-怒江洋最后的闭合时限可能在103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