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其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过程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Goldfarb and Santosh,2014)。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就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金矿带”东端,包括玲珑、九曲、大开头、东风和东山等矿段或矿区。本文研究的东风金矿床位于玲珑矿田东南部,该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现致矿异常,圈定成矿预测区以来,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有关研究,徐晓璐等(2013)等以东风矿床为例,运用Surpac软件对矿床数据库和矿体品位分布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冯涛等(2009)等对东风金矿171号脉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东风金矿区成矿规律,姜维明等(2002)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等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选取东风矿床与金矿关系密切的黄铁绢英岩,对其进行Rb-Sr同位素分析,以期查明东风金矿床成矿时代等问题,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风廓线雷达探测过程中电磁波传输会受到各类杂波的干扰,其中,地物是主要来源。从功率谱数据上看,地物杂波主要集中在零频附近,且幅度较高,不加以抑制会影响气象回波的识别。针对目前常用的小波阈值滤波法在处理近零频回波被杂波覆盖时效果不佳的情况,该文结合风廓线雷达特点,提出一种根据小波分解高频系数自适应确定阈值的方法,并通过模拟数据与风廓线雷达实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即便信号靠近零频,且被杂波覆盖,该方法也能快速准确识别信号回波。同时,该算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增加谱峰识别准确率,可为改善风廓线雷达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是大气中折射率大小的体现,为了改善风廓线雷达(WPR)数据质量,提高WPR数据业务应用的可靠性,对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近1年的实测数据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分析得到Cn2与温度湿度变化的关系,并总结出成都地区晴朗天气下,四季Cn2量级的变化范围,与理论推导一致.夏天10-12到10-20,春秋10-13到10-20,冬天10-14到10-21,此外,根据降水量大小不同,Cn2提升3到6个量级,获得这些定量的范围,为相关风廓线雷达产品识别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胶东是全球最大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热液交代蚀变金矿集中区,其成矿与断裂及蚀变作用有关。以焦家断裂和招平断裂为典型,开展构造变形蚀变岩剖面实测和地质填图,研究控矿断裂铲式分布的地质特征。研究发现:(1)断裂蚀变带的宽度不是以往认为的几十米,而是达到几百米,或超过千米,蚀变的规模和强度控制了成矿作用;(2)断裂产状上陡下缓,浅部-200 m以上倾角在70°左右,深部-400 m以下倾角20°到30°,形成铲式断裂;(3) 铲式断裂显示上盘下滑的运动特征,应力应变特征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应力松弛阶段;(4)断裂的倾向控制矿化带的侧伏方向,焦家断裂带倾向北西而其中矿体向南西侧伏;招平断裂倾向南东则矿体为北东向侧伏。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7%,黄金储量却约占全国的25%(李士先等,2007),特别是胶西北地区金矿尤为集中,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引起很多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胶东地区金矿的科研与生产。  相似文献   
7.
凝结水会加剧石质文物的风化,以往确定凝结水量的实验设备布置复杂、监测范围有限,并且无法实时反映凝结状态,从而制约了对凝结水形成过程的认识以及对石质文物凝结水的有效防治。文章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展凝结水形成规律研究,实现了对石窟壁面凝结水的大范围无损连续观测,并利用微波水分测试技术进行验证。针对一次降雨事件,对云冈石窟第19窟壁面进行了连续100 h的红外热成像监测,揭示了降雨前和降雨期间的壁面温度昼夜变化规律,通过对比空气露点温度识别出2个具备凝结水形成条件的时期:降温前凝结期,从降雨前16 h开始到降雨期间气温发生骤降为止;降温后凝结期,从气温骤降开始到降雨结束后12 h。同时,利用微波水分仪进行了连续56 h的浅表层岩石含水率动态监测,发现尽管壁面上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凝结水,但岩石内部含水率增大,表明岩石内部已经优先凝结。降雨过程中气温在1 h内从18.5℃骤降到15.6 °C引起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导致露点温度下降,使得壁面不再具备凝结水形成条件。该研究对石质文物的凝结水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