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班公湖—怒江缝合所代表的中特提斯洋盆的属性及其构造演化过程仍在争论之中.多年来,地质工作者们不断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的拉萨地块寻找新的地质证据以求厘清这一关键问题.2016年,地质学家先后在拉萨地块北缘保吉地区新识别出了晚侏罗世碳酸岩地层吐卡日组,这一发现为我们获得古地磁证据提供了新的地层基础.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地层中载磁矿物的组合类型和特征,本文对采自班戈县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吐卡日组灰岩样品进行了饱和等温剩磁曲线获得实验、累计高斯模型线性和梯度曲线分析、三轴等温系统热退磁实验、k-T曲线测试、磁滞回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吐卡日组灰岩地层中的载磁矿物组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高矫顽力的针铁矿、磁赤铁矿`以及赤铁矿为主,含少量低矫顽力矿物;第二类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以及贫钛的钛磁铁为主,含少量高矫顽力矿物.此外,吐卡日组样品中的磁性矿物颗粒粒径普遍较小,以单畴和假单畴颗粒为主.  相似文献   
2.
煤矿延深勘探网度及工程布置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煤矿延深勘探的网度及工程布置进行了认真剖析,并得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的认识。本文内容虽主要指重庆地区,但对煤矿延深勘探具有普遍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炭-二叠纪时期被认为是全球构造运动机制由古到新的转换期.在这一时期内,塔里木板块内部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构成了我国境内又一个大火成岩省.综合研究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早二叠世玄武岩中磁性矿物组合类型、特征和粒径,可为进一步明确其快速形成过程提供必要的岩石磁学依据.本文对采自柯坪地区库普库兹满和开派兹雷克组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实验,包括饱和等温剩磁获得曲线、三轴等温剩磁系统热退磁实验、k-T曲线、磁滞回线和一阶反转曲线等.实验结果表明,库普库兹满组和开派兹雷克组样品中以钛磁铁矿和磁铁矿等低矫顽力磁性矿物为主,磁性矿物磁畴类型为SD、PSD与MD颗粒混合.本文结果还显示开派兹雷克组与库普库兹满组样品适宜开展进一步的古强度研究.  相似文献   
4.
拉萨和羌塘地块拼合形成了青藏高原的核心,但迄今对两者的具体拼合时间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为进一步寻找约束两者碰撞时限的地质证据,对拉萨地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的磁组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特征显示其遭遇过较强的构造应力,吐卡日组地层磁化率主轴k_1方位与地层面斜交,但经地层校正后,k_1方位与区域褶皱方向一致,表明应力方位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萨波直不勒组地层k_1方位在地层校正前平行于层面,指示了垂直于主压应力的方向,推断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记录了同一期应力,应力方向均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早白垩世多尼组地层磁组构显示其后期遭受的构造应力场强度弱,且与晚侏罗世应力并非同一期。因此,通过对比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地层的磁组构特征,认为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记录了北北东—南南西向较强的构造应力,推断该期应力来源于拉萨-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事件,而多尼组地层并未受该期应力场的影响,仅记录了区域褶皱隆起时的应力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 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 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 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 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 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 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 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沉积地层记载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演化信息.对该盆地路乐河地区上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系统采样,获得千余块定向岩心样品.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磁组构研究表明为初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磁组构特征指示了自中侏罗统大煤沟组(J2d)至早中新统下油砂山组(N12y)7个地层单位沉积时期,古水流方向共经历了4次阶段性的变化,表明柴达木块体相应地发生了4次旋转.在中—晚侏罗世块体逆时针旋转约22°;至早白垩世,块体又顺时针旋转约65°;在65.5~32 Ma期间块体旋转方向再次改变,逆时针旋转约63°;到32~13Ma阶段块体又发生约50°的顺时针旋转.柴达木块体的旋转及其方向的转换,可能与其南的羌塘块体、拉萨块体和印度板块阶段性北向碰撞挤压紧密相关.拉张环境与挤压环境的多次转换可能与中特提斯的关闭、新特提斯的张开和闭合、高原快速隆升后其边部松弛相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