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山西省乡宁县城区扇子坪–崔家坡段为例,将“木桶效应”理论与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以1∶1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将坡度、河流距、地质灾害风险分区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致灾范围作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因子,按照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严控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优先开发区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级赋值,将同一地块内各短板因子的最高等级值作为该地块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结果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严控开发区占比26.67%,适度开发区占比54.81%,优先开发区占比18.52%,从理论上说明了研究区以优先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为主,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大比例尺山区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能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是双碳目标战略实现的难点和关键区域,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分析近40年间碳汇用地演化的基础上,揭示了碳汇的时空变化规律,深入探讨了碳汇变化与地形地貌、温度和降水等主要驱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碳汇用地类型整体变化不大,但局部有一定的变化。(2)2020年生态碳汇量约为5 826.44万tC/a,其中林地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地、水域、耕地、湿地、未利用地;碳汇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西北片区)、宁夏;碳汇强度大小依次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西北片区);40年来碳汇量变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个别区域在某一时期有所下降。(3)碳汇驱动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降雨和气温,地形地貌决定了生态系统碳汇强度,碳汇强度与降水呈强正相关性,与气温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因此,考虑地质灾害风险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基于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等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以斜坡单元进行危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承灾体易损性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分区。利用ArcGIS将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现状功能区叠加,将高西沟重构为4个国土空间分区:地质灾害中风险–生活居住区、地质灾害低风险–生态功能区、地质灾害低风险–农业生产区和沟谷区,并提出国土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