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8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与角岩有关的矿床主要类型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热接触变质的产物,角岩在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和各种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均可见,但对其调查研究成果并不多。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在南岭、冈底斯等重要成矿带地质找矿的实践,通过对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角岩广义概念的界定,概述了与角岩有关的各主要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钨、钼、铁、铜、铀、金、铅锌、锡、银和稀有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举例阐述了近年来角岩发育矿区深部找矿中的新突破,如江西淘锡坑钨矿,广西大厂铜坑至拉么一带的锡多金属矿床,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云南老厂银铅锌矿、羊拉铜矿、雪鸡坪铜矿等矿区;讨论了角岩型矿床成矿预测的准则。结果表明:矿区和矿田大比例尺深部预测时应注意岩石组合、干湿关系、封闭与开放体系、岩石物性和分带性、原岩岩性及其空间配置关系;区域性中、小比例尺成矿评价时应注意角岩的空间分布、岩石学特征与矿产资源的专属性关系等;利用角岩预测隐伏岩体的应用前景广泛,在深部找矿中具有现实意义。建议加强角岩与成矿关系的理论研究,对以往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的"角岩化带"可重新评价其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藏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勘探开发区划分为小区块评价单元,从地质灾害基础因子、响应因子、诱发因子分析入手,选定地形地貌、植被、岩性、地质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人类工程活动为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定量评估因子,由此求得各区块的灾害因子综合量值.按危险性分区阀值将各评价区块最终归并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和小3个级别分区.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X衍射分析等,总结了研究区各金矿床(点)的矿物物性、成分、分布等特征。矿物学的研究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和构造动力变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玉龙成矿带北段铜钼(金)矿靶区优选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玉龙成矿带地质背景,探讨了研究区遥感地质特征,在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等信息综合分析基础上,对玉龙成矿带北段靶区进行了优选评价,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和可能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韦少港  宋扬  唐菊兴 《地质论评》2016,62(S1):194-196
多龙蛇绿混杂岩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西约120 km的多龙矿集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南羌塘板块南缘。多龙蛇绿混杂岩主要分布在多龙矿区中部及东北部。矿区中部蛇绿岩主要由辉长岩、辉绿(玢)岩、枕状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岩屑凝灰岩及硅质岩等组成,东西向延伸约35 km,南北宽3~7 km,出露面积约180 km2;该蛇绿岩残片的组成单元(包括基性岩单元以及硅质岩单元等)多被构造肢解,整体表现为不规则透镜体,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断续分布于侏罗系次深海陆棚-盆地斜坡复陆碎屑岩-类复理石建造内的断层带中,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矿区东北部蛇绿岩主要由含铁斜方辉石橄榄蛇纹岩、玻基玄武岩、碳酸盐化角闪辉长岩、微纹层状硅质岩等组成,该蛇绿混杂岩带沿北西-南东向断裂展布,延伸约12 km,宽1~3 km,出露面积约30 km2;该蛇绿岩残片组成单元(包括超基性岩单元、基性岩单元以及硅质岩单元等)均呈构造岩片的形式产出在三叠系灰岩地层内的断层带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藏墨竹工卡县邦铺钼(铜)矿床辉钼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ICPMS)对辉钼矿进行了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辉钼矿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内部分馏明显.辉钼矿稀土元素不同程度地出现铕负异常和铈负异常现象,分析得出其铕负异常可能是继承了成矿流体自身铕亏损的特征,而铈负异常反映出成矿流体该阶段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特征.辉钼矿微量元素中Cu、Pb、Zn、W等元素含量较高,表明成矿流体自身富集成矿元素的特征;而高场强元素亏损、Hf/Sm、Nb/La、Th/La比值小于1的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辉钼矿的Y/Ho、Zr/Hf、Nb/Ta比值变化范围较小,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来源相对稳定,基本无外来流体混入.  相似文献   
9.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 、Ag、As、Sb、(Bi)→Co、Ni→Mo→Mn→Ba→Pb、Zn 、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 4×10-6、Au(0.6×10-6)/Cu(0 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质地貌区地球化学异常识别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数学非线性理论与方法对西南地区三江北段恒星错测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了异常识别的非线性研究。率先尝试用人工免疫算法对地球化学数据降噪,并采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降噪数据寻求异常下限,从而弥补传统方法确定异常下限出现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测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分形插值曲面,做出异常等值线图和异常分形插值图。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