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华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金主要产在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各成矿阶段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H2O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成矿早期的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320℃左右;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为H2O-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280℃左右,不混溶作用以及控矿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尖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晚期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硫、铅同位素示踪表明,该矿床内的金主要来自在深部重熔的太古宙变质岩,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为牛心山花岗岩,间接来源于太古宙遵化群变质岩系,成矿过程与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演化和改造有关。华尖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伸展期构造及侵入作用有关,岩浆活动带来了稳定的热源和大量的含金流体,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含金硫化物在张性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秘鲁马尔科纳(Marcona)铁矿区北部TA-02勘查区蕴含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并伴生锌、钴等矿产资源。TA-02勘查区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东侧,西南部发育有圣尼古拉斯(San Nicolás)岩基,胡斯塔(Justa)断裂控制了区内的铁、铜矿化及阳起石化蚀变带,是勘查区内(铁)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胡斯塔断裂内常充填磁铁矿体、铜矿体及不同种类的脉岩,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石中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共生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钴矿物、闪锌矿等,铜矿化与铁矿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伴生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铜矿区呈现较高的磁异常;此外,矿体穿切地层,赋矿围岩无专属性,围岩蚀变以阳起石化蚀变为特征。研究认为,TA-02勘查区铜多金属矿属于IOCG型(氧化铁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津巴布韦大岩墙蕴含丰富的铬铁矿资源,不同部位成矿特征存在差异。钙碱性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伴随着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南部岩浆房两翼300 m深度范围内共赋存7个不连续的铬铁矿层,矿层垂向间距30~50 m,南部矿层发育优于北部;铬铁矿层厚度多为0.2~1 m,铬铁矿层发育于辉橄岩系和辉石岩系的接触部位,三者呈渐变式过渡接触,共同构成典型的韵律结构;两翼矿层产状呈对称状倾向于岩墙的轴部,倾角约为10°~20°;矿石多为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结构,稀疏浸染状及中等浸染状构造,矿石为需选贫铬矿石,w(Cr2O3)=5%~30%,且矿体内Pt+Pd含量可观。大岩墙南段两翼铬铁矿为典型的早期岩浆结晶分异矿床,后期构造运动加剧了矿层的不连续性,并对局部岩矿层产状产生改造,蛇纹石化蚀变形成了指示矿体的标志性斑杂构造岩。 相似文献
4.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计算过程中,矿体圈连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矿体外推的地质问题。其中,矿体外推的介质为储量计算剖面图和矿体中段水平投影图,矿体外推方式根据外推介质的不同分为沿走向外推和沿倾向外推。此外,根据有无探矿工程的限制可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矿体外推起点为有探矿工程控制的矿体边缘样品工程,矿体外推长度分为"尖灭1/2工程间距、尖推=1/2工程间距、平推=1/4工程间距",外推矿体任何部位厚度必须小于矿体外推起点处矿体厚度。矿体外推与资源/储量分类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外推矿体的资源量类型应为333。 相似文献
5.
6.
塔东铁矿床与典型的沉积变质矿床相比,其具有特殊性。赋矿地层及矿体中黄铁矿分布广泛且含量高;不同矿体矿石品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反映有弱的S亏损,说明有热液成因的特点;S亏损程度低代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作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代反映塔东铁矿热液成矿作用发生于401 Ma±41 Ma,其与矿区西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407 Ma±28 Ma)极为相近;且塔东铁矿石品位w(mFe)值也因距离西部黑云斜长花岗岩的远近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东低西高、浅低深高"的特点。作者据此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塔东铁矿床的成因总结为"海底火山喷发—区域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