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是产于钦杭成矿带东段的重要的斑岩-矽卡岩矿床,含矿岩体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具有多次侵入特点及钙碱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采用了LA-ICP-MS技术,首次对含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69.3±1.1 )Ma.这一年龄与钦杭成矿带中德兴花岗闪长斑岩、银山石英斑岩、冷水坑花岗斑岩、桐村花岗斑岩等岩体的年龄十分接近,揭示在钦杭成矿带175~156Ma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岩浆侵位与成矿事件,形成了众多与埃达克质或钙碱质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进一步说明钦杭成矿带在此时期在同一岩浆-动力背景下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在矿石中首次发现铋的独立矿物——辉铋矿,这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重要铋工业矿物。此外还有含锇自然铋、硫铜铋矿、碲铋矿、含硫碲铋矿、未定名的BiTe2等铋的自然元素矿物、碲化物及硫盐矿物。研究成果丰富了成矿带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和勘查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温讨论了Cu-Au-Bi共生关系,铋在成矿热液中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辉铋矿在高温热液下形成。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含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83.2~87.1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86.87~87.29Ma,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尕尔穷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罕见的Ni-Cr-Fe,Cu-Zn互化物,这也是矽卡岩型矿床中首次发现此类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金属互化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首次在矽卡岩型矿床中发现与幔源岩浆有着成矿专属性的成矿元素,在成矿理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未来重要的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日阿铜矿床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地处隆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笔者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该矿床经历的地质作用、矿石构造以及矿物组合特征,认为矿床为矽卡岩型铜矿,主要成矿作用经历了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风化期,其中岩浆热液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日阿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西银山矿床是一个大型的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及结合室内显微镜鉴定,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对矿石矿物组分及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银山矿床新发现铋铬合金、锌铜(镍)合金、自然镍3种罕见矿物.能谱分析显示铋铬合金中铬质量百分含量普遍在8%~10%之间.锌铜(镍)合金中Cu质量分数53.93%~65.85%,Zn质量分数30.67%~41.03%,部分合金含镍.自然镍中Ni质量分数高达96.19%.此外,在银山矿床中发现了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碲银矿矿物和地下水热液有关的银金矿,能谱分析显示碲银矿中Ag质量分数约36%~42%,银金矿中Au质量分数约为67.96%~81.45%,银金矿主要以裂隙充填式赋存于碲银矿裂隙内.结合本次在银山矿床矿石样品中新发现了黄铁矿的显微霉群构造,认为银山矿床成矿后期可能有地下水热液的参与.综上,根据银山矿床中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该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成矿期和3个成矿阶段,重新厘定银山矿床可能经历了岩浆期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期中的中低温热液阶段是期主要成矿期,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