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岛位于亚州东海陆架边缘。是现代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居于琉球弧与菲律宾弧的联接处,也是屹立在我国大陆的海岸山脉。从构造部位来看,它北接日本-琉球,南联菲律宾沟-弧-盆系。因此它是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
甘肃昌马盆地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金断裂是由阿尔金主干断层及其他次级断裂面组成的巨型走滑断裂系,其分布规律符合左行走滑挤压模式。昌马盆地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它的古应力场与阿尔金断层的运动方向一致。昌马盆地北界是阿尔金主干断层;南界由锯齿状相交的半截子井-野马山断层、野观山断层、石板墩-龚岔口断层、中祁连北缘断层组成,分别是阿尔金主干断层的S面、小型Y面、P面、S面;东界由香毛山西断层、马舌头断层、青石岩断层组成,分别是阿尔金主干断层的X面、S顶、R’面,昌马盆地是由这些断层围限的狭长三角形。因此,昌马盆地是阿尔金断裂带中主干断层与分枝断层联合作用形成的走滑分枝盆地。盆地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拉张作用,接受了巨厚的沉积;晚第三纪到第四纪由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运动,盆地反转,处于受挤压状态,形成走滑分枝盆地。通过对昌马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昌马盆地具有形成油气的有利地质条件,应加强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3.
大洋板块俯冲有俯冲加积和俯冲侵蚀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它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相互转化。70年代以来,日本海沟与中美海沟的深海钻探资料证实俯冲侵蚀作用及其特征。它导致大陆边缘外侧的下沉、消失与后退。安第斯山在中生代受块断构造背景作用控制,以大量钙-碱性岩浆活动为特征,推测含有蛇绿岩碎块的褶皱造山带因俯冲侵蚀而下沉、消失。对比我国中生代的大陆边缘也与安第斯山地质特征相似,也未发现中生代相应的褶皱造山带。现根据俯冲侵蚀作用与上述典型实例的对比,推测在我国台湾以东的海域内,中生代早期或许以俯冲加积为主曾经出现褶皱造山带;中生代后期—新生代早期,以俯冲侵蚀为主,导致褶皱造山带的下沉、消失,大陆边缘后退到台湾大南澳群(晚古生代)变质岩带。  相似文献   
4.
论扬子古陆东南边缘造山带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子古陆东南缘浅变质岩层、花岗岩类、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板溪杂岩”不是早古生代到三叠纪形成的;而是元古代前震旦纪形成的。由“板溪杂岩”组成的造山带不是中生代板块碰撞的产物,而是元古代华南地体向杨子地体俯冲一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在后来的地质时期受邻区造山事件的影响,对本区构造起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地体概念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人Gerth五十年代在南美洲南端首先发现(竹蜓)科化石。Ross,Douglass,Danner等人六十年代又先后在北美西部发现特提斯型(竹蜓)科生物群,并进行了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出现的地体概念准备了生物地层学材料。七十年代初期Monger和Ross研究了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竹蜓)科化石的分布,发现特提斯型与非特提斯型(竹蜓)科化石群空间上紧邻并列。1972年Irwin研究北加利福尼亚克拉马茨山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提出了地体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