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对比分析研究,识别出侏罗纪地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重塑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史。该区主要发育5类沉积相、8种沉积亚相,其中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水扇中亚相分别控制了碎屑流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此外,浊流砂岩储层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的影响,距离三角洲砂体朵叶越近,滑塌浊积体数量越多,面积也越大。总体上,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水扇中亚相和滑塌浊积体是研究区良好的储集相带,该类储集体由于埋藏较深加之被泥岩覆盖,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样式与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部,其沉降过程经历了裂陷期、坳陷期、抬升期及区域沉降期4个阶段。盆地构造样式复杂,具有半地堑-地堑式结构并存、频繁变化等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铲式、坡坪式、多米诺式、"Y"型、阶梯状、地垒和地堑等断裂构造组合。构造活动有效控制油气圈闭的形成,灵峰构造带(潜山构造带)、丽水西次凹中央反转背斜构造带、丽水西次凹屋脊断块构造带、椒江凹陷中部断块半背斜构造带为该区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沈丘盆地是中、新生代交错叠置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别大、含油层系多、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的坳陷、沉积作用和周缘山体隆升存在着很好的耦合关系,沉积中心位置、沉积范围大小及沉积中心的平面形态有规律的变化,反映出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承受过来自北缘祁连山方向、西北缘阿尔金山方向以及南缘昆仑山方向三组挤压应力的作用,其中来自阿尔金山方向的应力一直在持续发挥作用;来自盆地南北缘的应力也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经历了一个由北东向(古近纪早—中期)→北北东向(古近纪末期—中新世早期)→近南北向(中新世中期—上新世中期)→北东向(上新世晚期)的转向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发展演化模式,提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经历了由北向南挤压—旋转、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旋转以及由向北挤压—旋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珠江口盆地为研究对象,自西向东选取了能控制区域构造格局的5条区域性大剖面,运用2D Move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平衡剖面恢复,并计算出各剖面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速率,以此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珠江口盆地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一个持续伸展的过程,并于32-30 Ma期间出现一个伸展高峰期,但总体呈现伸展率和伸展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2)珠江口盆地新生代主要伸展变形时期其伸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自西向东伸展率和伸展速率明显逐步变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潮汐河流中进行深水钻孔桩施工时水头差的控制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使用的钻孔速度及泥浆指标。  相似文献   
9.
吕宝凤  李文铅  夏斌 《新疆地质》2005,23(4):391-395
柴窝堡凹陷位于博格达山和伊连哈比尔尕山之间,是在海西早期褶皱岩系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山间盆地.经历了裂谷与前陆盆地、坳陷型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等几个不同类型原型盆地的叠合,上二叠统一中生界以陆相沉积为主,生、储、盖、输导、圈闭等基本成藏要素都具备,诸成藏要素综合配套的结果,形成以次生、混源、复合型的油气藏为主,上二叠统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最有意义,中部的柴窝堡褶皱构造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吕宝凤 《河南地质》1999,17(3):183-183
河南省横跨华北地台和秦岭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分布着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小盆地267个,这些盆地分割性强,沉积,构造特征各异,断块发育,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有很好的油气前景,21世纪勘探应以寻找断块和与断层有关类型的油气藏为主,在不断引入和运用新科技的同时,走综合勘探,滚动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