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兰山小松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的Mg^#为0.71~0.76,接近原生岩浆的值,超基性岩的Mg^#为0.80~0.89,具有岩浆早期堆晶的特征,稀土总量∑REE为(13.03~82.66)×10^-6;δ(Eu)为1.08~1.61,具弱正异常;(La/Yb)N为2.49~5.24,(Ce/Yb)N为3.01~4.97,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图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证明,该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后期发生了同化混染,岩体具有寻找铬-铜-镍型岩浆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海西中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中期花岗岩是西天山加里东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中期花岗岩以I型为主,S型次之,在空间上成对分布,花岗岩浆起源于地壳;海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孤环境.  相似文献   
3.
阿吾拉勒山体西段发育了厚度巨大的下二叠统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以钾质类型为主,钠质类型次之,岩浆演化呈现出跨越B型趋势。这种火山活动是在大陆地壳内部产生的,代表了陆内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在早二叠世末期,由于受到新源运动的影响,这种火山活动被终止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海西早期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和岩浆起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花岗岩的形成环境。笔者认为海西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以Ⅰ型花岗岩为主,岩浆起源于上地壳下部;花岗岩是在中泥盆世晚期准噶尔板块向南与伊犁板块挤压碰撞时,在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带上形成的同构造碰撞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是个套合的“毋”字型构造。在“毋”字型地块翘起的部位有油气的储集。 盆地地块内,褶皱断裂构成波浪构造。波浪构造在运动中迁移着。时而作北东向,时而作北西向的迁移,而以北西为主。通过这样不同方向的迁移而形成编织构造。塔里木盆地的斜方形及其内部所有的斜方地块,都是这种编织的一部分。此外,由于编织组成的波浪镶嵌构造,使得盆地内部出现许多叠谷型构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叙述我国地壳波浪成矿的某些特点。地壳波浪的能量积累与激发的地壳波浪强度(振幅、波长)成正比。波浪成矿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及其独立的阶段性,各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又不断演化前进。斜向与正向构造的控矿作用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陕西小秦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研究了陕西小秦岭地区的构造变形,探讨了华北地块南缘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在该区太华群经历了四期变形,陶湾群则遭受三期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复杂变形史是收缩(Pt_3前)→扩张(Pt_3—Pz_1~1)→收缩(Pz_1~2)→扩张(Pz_2)→收缩(T、J)和收缩—扩张(K—Q)。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榆树沟—铜花山构造混杂体雏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新疆天山,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前,仅有个别学者在天山进行过路线地质考察。自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天山系统地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与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为查清新疆天山的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笔者拟就其地质构造与成矿等几个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希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