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喀斯特断陷盆地环境地质分区及功能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随着新生代高原隆升产生的断裂活动所引起的断块差异沉陷及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山间盆地。由其以局部地块断陷为主导并伴随侵蚀及溶蚀的成因机制所决定,具有地貌分区明显、新构造运动强烈、水资源分布不均、土壤植被分带性强、气候垂向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区间差异大等特征。其中,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既是地质环境本质特征的综合反映,又是对生境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因素,而且容易认识和识别,是环境地质分区的良好标志。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标志,喀斯特断陷盆地可划分为侵溶蚀山区、溶蚀丘峰谷地区、沉积平坝区、侵溶蚀河谷区4个环境地质分区。侵溶蚀山区生态功能突出,溶蚀丘峰谷地区生态与经济功能并重,沉积平坝区经济功能尤显重要,侵蚀河谷区视所处大江大河流域的区位及宏观影响而定。资源开发和环境恢复治理,应与环境地质分区功能相协调,按流域系统评价和全面权衡利弊、科学规划布局,才能取得可持续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云南开远南洞地下河水质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贵  周翠琼  康晓波 《中国岩溶》2008,27(4):366-370
在云南开远南洞地下河出口,连续19年采取早、雨季水样进行水质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整体上地下水水质旱季好于雨季,历年旱季水质类型以良好为主,雨季则以较差为主;(2)水质变化阶段性明显:1987-1993年,离子浓度普遍较低,旱、雨季波动不大,水质多属Ⅰ、Ⅱ类,有机污染以NH4^+、NO3^-等为主;1994—2000年,旱、雨季离子浓度均普遍升高且变化加剧,NH4^+、As、Cd、Cr、Mn出现历年最大值,金属离子污染日趋加剧,水质以Ⅱ、Ⅲ类为主;2001-2005年,旱、雨季离子浓度有升有降,以升为主,Pb、Zn、Cl^-、SO4^2-出现历年最大值,水质以Ⅱ、Ⅲ类为主。南洞地下河水质19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染日趋严重。分析认为该地下河水质逐步变差与上游补给区盆地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为此,提出了采用自动监测等方法加强地下河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以及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等水质保护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开远南洞暗河系统生态环境地质管理保护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洞暗河系统生态环境地质现状特征人手,根据暗河系统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自净能力及含水层环境容量等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区内工农业布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将南洞暗河系统划分为三级水资源管理保护区,使暗河水资源管理更科学合理,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滇东岩溶高原区地层构造复杂,出露岩类齐全,北部属于上扬子地台、南部属于华南褶皱带,地球化学过程和岩溶作用过程,导致矿泉类型多样和水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泉水点363个.通过调查、梳理总结,区内矿泉水分为6类:偏硅酸、盐类、微量元素、碳酸、复合型、温矿水;据形成条件主控因素差异,成因类型可分3类:断裂带对流型、深循环层控型、潜流溶滤型.岩溶作用对滇东矿泉水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并可形成特色锶矿泉水.总结了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矿泉水优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进行的紧急调查,需在一至数日的调查期间及时提供实时信息,并尽快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应急调查技术条件,划分为单点和群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工作流程,即:基础资料准备、现场协调会议、制订工作方案及协调安排、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应急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地质测绘与卫星定位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便捷有效的工作方法。文中定义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详细分析评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本规则、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滇东南高原斜坡区,属珠江源头河段南盘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地形条件复杂,广泛出露的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含水层组富水性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管道、洼地、落水洞等广布。通过野外调查、观测、示踪试验、实验测试等手段,利用水文地质学、岩溶学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岩溶发育强度、大泉地下河及管道分布、地热分布情况,及其对拟建铁路选线的影响,计算隧道涌水量,提出隧道施工尽量避开地下水富集区、岩溶强发育区、大泉地下河主管道径流区、地热异常区、岩溶砂岩地层区等建议措施,减少拟建铁路施工可能面临的岩溶水文地质危害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强岩溶发育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地质环境条件、降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将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分为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并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差异将全省划分为11个预警区,建立了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使预警精度达乡镇级。在此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发研制了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并于2014年汛期投入业务正式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滑坡发育动力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大型、特大型、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区域古气候演化资料和滑坡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末次冰期以来特大型、巨型滑坡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滑坡的主要发育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异常发育,分布广泛、成灾规模大、动力机制复杂、危害严重,在空间上以群科尖扎盆地最为发育; (2)利用滑坡钻孔滑带土和滑坡体与上下覆黄土的叠置关系开展了滑坡体的年代学测定工作,并从时间尺度上划分了滑坡的5个主要发育期,其分别为53~49ka B.P.、33~24ka B.P.、10~8ka B.P.、5~3.5ka B.P.和现代; (3)研究区滑坡的主要发育期分别对应于中国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2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 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全球升温期; (4)全球不同地区滑坡的发育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发育于古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和气候变化的快速转型期。  相似文献   
9.
以1996-2012年期间抗旱打井实例,总结了找水技术方法、勘查工作流程,提出了滇东南高原斜坡地带岩溶区找水要点:分水岭弱径流带,主要目标是在古溶蚀台面上接近区域分水岭的地段、规模较大的溶蚀洼地中的扬起端寻找浅层岩溶水;缓坡区较强径流带,主要目标是寻找面积较大、产状较平缓的悬托弱透水层之上的滞水型岩溶水;斜坡区强径流带,主要应寻找暗河天窗、竖井中的岩溶水。确定井位应遵循区域调查分析+井位附近详细调查分析的工作程序,必要时配合开展物探准确定位;不宜在排泄区、强径流区、峰丛洼地区、大泉、地下河附近、负地形最低部位布井,物探成果应用须与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式:①在有砂泥岩夹层分布的凹部山岩溶洼地,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建设悬挂式凹部山水库,积蓄地表水、表层岩溶水形成自流供水;②在湾半孔表层泉处建设蓄水池直接引流利用;③在湾半孔表层泉附近建设水泵站、光伏电站,平水期时通过光伏电站发电,由泵站自动控制抽取表层岩溶水补给凹部山水库,形成地表、地下水优化调控,联合调度调蓄利用25.3万m3·a?1,解决了区内13 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