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华北陆块区进行构造-地层区划的基础上,对华北陆块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白垩纪5个大地构造阶段不同构造-地层区内的沉积盆地类型、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中-新元古代是华北周缘裂谷发育期.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华北广泛发生沉降并接受海侵,形成几乎广布全华北的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泥盆纪,华北整体抬升,遭受剥蚀,沉积缺失.石炭纪-二叠纪,华北陆块再次发生沉降并接受海侵,形成广阔的陆表海海陆交互相沉积,至晚二叠世华北陆块进入陆相盆地发展阶段.中生代,华北陆块陆内构造运动活跃,普遍形成与火山活动相伴的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和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3.
黔南独山北东—东部一带广泛出露下泥盆统砂岩,形成了类型丰富的砂岩地貌景观。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演化机理作了主要分析,认为该区地貌为省内可与张家界媲美的砂岩地貌分布区,具有砂体时代老、演化属幼年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 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 以地层区和分区为单位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南地区南华纪-二叠纪盆地和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 总结出构造演化的发展阶段, 揭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体沿江绍-郴州-钦防北东段碰撞对接的时间发生在早古生代末, 西南段碰撞对接的时间相对较晚, 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   相似文献   
5.
对南昌地震台2008—2015年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分钟值进行分析,发现观测曲线有清晰的长趋势变化及年变周期特征。利用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法,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与台站周围震例及汶川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现为明显偏离稳态值1;异常阈值Y1.3时,异常对应合理,具有显著的震前高值异常;异常的时间间隔及幅度与震级、震中距未表现出显著的比例关系,可能与发震动力过程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遥感影像的查询方式多是基于关键字的形式,基于拓扑的查询方式较基于关键字的查询方式具有空间几何不变的性质,在保障查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DE-9IM及其拓扑接口JTS拓扑套件(JTS Topology Suite,JTS),利用JTS提供的拓扑判断功能,基于Solr开源搜索引擎实现了基于对地观测的3交模型(Earth Observation 3 Intersection Model,EO-3IM)的拓扑查询功能。实验证明,JTS可很好地适用于EO-3IM。同时也证明了遥感影像拓扑查询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7.
唐婷婷  牟军  田文明  唐佐其  强希润  王安华 《贵州地质》2020,37(3):244-250, 232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普遍发育与玄武岩风化壳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化。本文通过对贵州西部普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古风化壳型铁矿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玄武岩风化壳剖面普遍发育铁矿化,但铁矿体主要呈透镜体产于喀斯特洼地或溶斗之中,剖面上表现为Fe由上而下运移富集的特征。7件岩(矿)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贵州西部普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玄武岩风化壳普遍富集Fe、Ti、Al的氧化物,As、Sb、Cu、Nb、V、U、Zr等亲硫及高场强元素。该区部分样品TFe2O3、TiO2含量达到工业品位,Al2O3也呈不同程度富集,具有铁-多金属富集的特征。此外,研究区Fe倾向于喀斯特洼地富集,而Ti、Al则倾向于残留喀斯特斜坡富集,具Al、Ti与Fe差异性分离的特征,这可能与玄武岩间歇性喷溢,古地理特征,风化作用及频繁海侵、海退事件关系密切。综合研究表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推动了贵州西部古地理格局的演化(喀斯特不整合洼地),并造就了(矿源层)高铁钛玄武岩堆积。贵州西部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古风化淋滤作用及古地理格局演化对Fe的迁移及富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对于贵州西部二叠系茅口顶部玄武岩风化壳及其古地理恢复的研究是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铁矿床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北断层下降盘潭口凸起的成因是该区多年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地震剖面解析,认为是由渔洋组—新沟嘴组和荆沙组—潜江组两套多层盐泥侵—底辟刺穿形成的大型盐泥隆起,主要形成于荆河镇组沉积之后,将完整的潜江凹陷分割成3个次洼;盐泥隆的成因是在差异负载和重力滑脱动力作用下潜北断裂下降盘塑性侧向上侵推挤,与上升盘重力滑脱推覆造成南北双向挤压上拱, 形成了以汉水断层面为底板、中部为盐泥隆核、上层盐泥上部膝折—断褶穹窿3层结构;强烈塑性变形使潭口地区潜北断层面中部塑化—揉皱消失, 上部强拱左旋翻转成平卧断层;各个构造层盐泥塑性变形程度和形态差异与构造层盐泥含量、盐泥比有关;盐泥隆是形成各种油藏类型的关键因素,潜三段、潜四上段、新沟嘴组中被盐泥隆和刺穿作用形成的地层、岩性油藏是该区具有勘探潜力的油藏类型,且被近期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夹持在天山与昆仑山褶皱带和阿尔金山之间,是一个长期发展形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在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塔里木地区岩石地层、沉积建造的对比分析,划分出塔里木新元古代-古生代的被动陆缘、夭折裂谷、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陆表海、残余海盆、混积陆表海、陆内裂陷盆地、前陆盆地共8种沉积盆地类型,并分析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新元古代早期,塔里木进入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青白口纪发育裂谷和被动陆缘,南华纪-早震旦世发育夭折裂谷和大陆冰川;古生代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陆表海和混积陆表海;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洋盆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末俯冲消减;中二叠世始,塔里木大部分演变为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赣北地区2008年1月—2019年7月545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定位地震在九江、宜春和新余等地区分布更为集中。结合地震精定位结果,利用格点尝试法分区计算赣北地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结果表明,九江及周边地区最大主应力轴为近东西向,最小主应力轴为近南北向,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细化分析。宜春及周边地区最大主应力轴为近东西向,最小主应力轴为北北东向,应力类型为逆断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