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及其生态治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土地膜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地势起伏较大,土壤贫瘠,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分析贵州石濮化形成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为保证贵州省、西南岩溶区植被顺向演替,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主要岩溶带之一,也是世界岩溶研究重点地区,区内因人口众多,植被破坏严重,部分地区因人为作用已经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岩溶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出发,针对不同植被生态条件,通过对比不同表层岩溶泉的水化学特征和表层土壤空气CO2(g)(表示呀以气相形式存在)的含量,分析了植被在岩溶区,特别在表层岩溶带的喀斯特效应,由此,一方面可以推动岩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岩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西南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声景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居民地方感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独特优势.随着声景理念的不断推广,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声景时空特征、空间意义和社会文化关联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促进了地理学与声景学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文在对声景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声景的时空分异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居民福祉、声景的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6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以此构建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国内文化地理学以音乐现象为主要基点,并逐渐扩展到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国外学者在音乐地理学之外,相对系统地采纳了声景学的理念和方法,拓展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实现基于声景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南岩溶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岩溶区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但其独特的岩溶地质环境对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接待经营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立足于“人地共生”的生态旅游理念,以污染、风险、干扰、垄断四大指标为依据,选取了12项评价因子和5项修正指数,构建出PRIM标靶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可计算出生态旅游指数进而定量化评价岩溶区旅游开发项目的生态旅游开发态势;还可根据四大指标在标靶模型中的收敛程度和极轴分布,判定评价目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笔者结合路南石林、桂林漓江和福建天鹅洞三个案例,对PRIM标靶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显示,路南石林、桂林漓江生态旅游指数稳定,属于标准的生态旅游景区,但垄断指标较高,后期需要调整旅游收入再分配比例;福建天鹅洞属于准生态旅游景区,在旅游安全措施、开发垄断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气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任何气候变化都可能对具体地域生产即起有利作用,也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全球气候变化入手,分别在热、水、光等方面讨论了其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土地整治,强化土地管理等政策和技术措施。这些政策和技术措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对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保证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音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活动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强化旅游者对旅游地地方感知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旅游者完整深刻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旅游地理研究的现状来看,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旅游设施空间配置、旅游形象塑造构建、目的地营销拓展等方面,研究者普遍关注了旅游系统中的视觉要素,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他要素却关注得较少。基于此,在对旅游系统中声音要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声景学及其相关理念引入旅游研究的范畴,为研究旅游系统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和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了拓展现有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声景学的引入,对完善和深化旅游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江流域溶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清江流域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国内第一大洞-腾龙洞即位于其中。文中着重分析了区内溶洞发育的区域特征及形成条件,从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出发,将熔洞划分为伏流型和汇流型两类,并分析了各类溶洞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养分储存和运移为中心,综合研究了矿物分化、大气降水而引起的养分输入,淋溶流失、水土流失造成的养分输出,以及与生物导致的养分内部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讨论了岩溶生态系统养分的流入、保持和流失之间的平衡,并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建立系统内各养分体系之间的反馈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
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44,自引:12,他引:44  
贵州六盘水市石漠化面积2575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是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在西南岩溶区很有代表性:一是岩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二是坡度大、岩溶裂隙发育;三是土地质量差、环境容量小;四是旱涝灾害频繁。石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如:强烈的岩溶化过程,陡峻、封闭的地形,地表、地下双层岩溶结构,缓慢的土壤形成过程,植物的生态效率低等;又有人为的原因:大规模砍伐森林,烧山,不合理利用土地,过度放牧等。六盘水石漠化主要防治措施应包括:(1)是开发和调蓄表层岩溶水资源;(2)是通过土地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3)是以因地制宜培植当地名特优植物资源为主体,发展生态农业;(4)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5)开展扶贫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岩溶水库渗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库渗漏受众多因素影响,对其渗漏量预测一直是水利式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非线性理论 ,综合考虑各种地碡工由此建立一个神经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可行和实用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引网络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渗漏进行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