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2.
青海锡铁山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围岩(矿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发现矿区地层普遍具有铈负异常(δCe=0.47~0.90),为海相沉积岩,近矿围岩中Ag、Hg、As、Sb、Ba等热水沉积指示元素偏高,显示成矿流体性质为热卤水,矿区火山岩不发育,矿床类型可以划为Sedex型。  相似文献   
3.
大陆下地壳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少,成分多为麻粒岩,且无一例外地都含有基性麻粒岩,对其成因现基本趋于一致认识,即由幔源岩浆底侵至地壳再受变质而成,然后被火山作用带至地表,因此,基性麻粒岩包体更可能反映了现今大陆下地壳的  相似文献   
4.
张八岭构造带金矿包括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两种类型金矿均完全受断裂控制,张八岭构造带内小庙山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作用,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分带良好,成矿元素组合为Fe,Cu,Pb,Zn,Au,Ag,Mn,Th,V等,为带入组份,相斥组份有Na2O,CaO,SiO2,Ba和Sr,以及K,构造强度与SiO2,K2O,Na2O,CaO呈明显负相关,为蚀变反应的生成物组份,从构造带中迁出,其中K部分为斜长石蚀变矿物绢云母接纳,构造活动越强,成矿元素越富,相斥元素迁出量越多,反映了构造活动-蚀变作用-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的特征。石英脉型金矿容矿断裂缺乏构造分带,成矿元素组合为K,As,Rb,Au等,无明显组份带出,两种类型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的差异是它们成矿机理不同的结果,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蚀变反应有关。成矿流体化学环境的变化是导致Au的沉淀主要因素,石英脉型金矿Au的沉淀主要原因是成矿流体物理环境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毕节地区煤矸石特征及综合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毕节地区部分矿区煤矸石的特征,指出该区煤矸石总的特点是SiO2、Fe2O3、CaO含量偏高,Al2O3偏低,但不同矿区有一定的差异。根据煤矸石的成分特征,指出了毕节地区煤矸石的利用方向,如制作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空心砌块、陶粒(轻骨料、多孔骨料)、铸石,回收铝产品,生产肥料,利用矸石发电及用作筑路材料等。对其在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毕节地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趋势;主震之后,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并离散开来.此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应力集中和应变能释放"假说的印证,另一方面则间接说明了该地区的应力分布.由于此次大地震的发生而进行了局部调整,致使局部应力集中趋于平缓,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板块或许开始进入到下一个应力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7.
湘南坪宝地区地处南岭中段,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坪宝成矿带南部,304岩体是未来深部找矿的远景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与区域上的千里山岩体相似。根据微量元素判别图解进一步划分为A1型,反映为非造山板内拉张背景;岩石稀土配分型式具有特征的四分组效应(tetrad effect),这是岩浆高度演化晚期熔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LA-ICPMS方法对花斑岩中锆石进行了微区U-Pb同位素及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岩年龄为179.9±1.3Ma(MSWD=1.9),属于燕山早期第一阶段岩浆侵入产物,成岩时代早于301岩体。Hf同位素显示地壳模式年龄为2220~2459Ma,平均为2353Ma,反映源区物质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8.
平南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30~980℃, 平衡深度为59~74km, 包体中橄榄石的扭折带滑移系多为(010) [100], 但也有(001) [100]的滑移系类型; 斜方辉石的滑移系为(100) [001], 它们均为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滑移系, 说明该区的上地幔主要是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经历了塑性变形作用.橄榄石位错组态多样, 有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缠结、{110}滑移带, 反映了上地幔的塑性变形特征.根据位错壁的大小估算, 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4.5~42.1MPa, 流动速率为2.93×10-17~8.36×10-16s-1, 有效粘度为1.72×1023~2.80×1024 Pa·s, 特征与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较为一致, 反映同处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0.
铜山岭矿区位于南岭西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围绕Ⅰ号岩体分布。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岩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多数投点落入Ⅰ型花岗岩区,少数点落入S型区。微量元素判别图反映构造环境为火山弧和同碰撞环境。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Ⅰ号成岩年龄为166.64 Ma±0.40Ma,Ⅲ号成岩年龄为148.30Ma±0.35 Ma)和Hf同位素特征(Ⅰ号岩体εHf(t)在-15.86~-22.67之间,Ⅲ号岩体εHf(t)在-10.09~-11.00之间);Ⅰ号岩体可能混入新生地壳物质,而Ⅲ号岩体源区仅是壳源。两个岩体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也不相同,Ⅰ,Ⅲ号岩体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220Ma~2 647Ma和1 841Ma~1 898Ma,反映Ⅰ号岩体源区物质时代为太古至早元古代,而Ⅲ号岩体源区时代为早元古代。综上所述,Ⅰ号岩体是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体混入新生地壳物质形成岩浆源区而熔融形成的,形成时代是在166Ma;Ⅲ岩体,是由于150Ma前后早期挤压增厚的下地壳发生熔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