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4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北山地区阿民乌素一带公婆泉组变质火山岩主要由钠长阳起岩、斜长阳起岩和斜长阳起片岩组成。三者主量元素显示相对高钠w(Na_2O)=0.32%~2.46%,低钾w(K_2O)=0.08%~0.38%、钛w(TiO_2)=0.93%~1.03%,略富镁w(MgO)=9.61%~12.04%、钙w(CaO)=9.96%~12.53%特征。w(SiO_2)为45.48%~48.76%,A-C-FM和((al+fm)-(c+alk))-Si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Zr/Ti-Nb/Y和FeO~t/MgO-w(SiO_2)图解显示亚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特征。ΣREE(31.83~40.13×10~(-6))明显高于球粒陨石值,无铕异常,稀土配分模式为平坦型;球粒陨石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 Ba, K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 Ta, P,Zr, Ti亏损明显,显示与俯冲带有关火山岩特征。钠长阳起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475±2 Ma,时代为早奥陶世。资料研究表明,红柳河—牛圈子—白云山—洗肠井古亚洲洋自早奥陶世起持续向北俯冲,在公婆泉—东七一山一线形成时代跨度大的岩浆弧(O-S)。阿民乌素变质火山岩是该岩浆弧重要组成部分,是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洋陆转换的地质记录,对北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利用油页岩总有机碳预测含油率的模型,揭示中国陆相不同成因类型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极其重要。通过不同类型盆地油页岩钻井取心测试的关键参数,结合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热模拟等学科技术,探讨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盆地类型与沉积背景下发育的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R2=0.81~0.97);中国陆相油页岩的成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5种类型,制约着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油页岩的升温加热模拟呈现3个失重阶段(温度<150、300~550、600~750℃),明确了含油率与总有机碳参数的物理意义;相同类型盆地与沉积背景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相近的母质生源组合,从而具有大致相当的再生烃效率。中国陆相油页岩成因类型的细划、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物理意义的明确、油页岩再生烃能力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国陆相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油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油页岩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关键方法和技术实现油页岩的综合识别与评价极其重要。油页岩识别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岩石学的地质识别、精确的地球化学指标识别、测井技术的垂向高分辨率快速识别和地震技术的三维空间定量刻画。先进的测试技术、创新的理论方法以及高品质地球物理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将不断提升油页岩从定性到定量预测识别的精度。油页岩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方法是从古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古地理条件以及古湖泊环境等地质因素入手,探讨其综合作用下有机质来源、保存条件及成岩作用的变化,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地精细刻画油页岩中有机质聚集过程,从而有效地预测油页岩的展布及其富集规律。由于文中材料以中国陆相含油页岩盆地的研究成果为主,而陆相成因油页岩的识别特征及成因机制可能与海相等成因存在差异,因此,仍需油页岩地质学家不断深入研究与总结。希望此文对页岩油、页岩气及烃源岩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近纪敦密断裂带上分布一系列的含油页岩盆地群。根据盆地间构造-沉积充填、岩石组合和油页岩赋存特征,初步确认盆地群中油页岩沉积于湖盆鼎盛阶段,均形成于古近系始新统路特阶。盆地群间油页岩矿床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由西南向东北,油页岩厚度逐渐变小,其沉积环境由深湖到半深湖,再到湖沼,而有机质来源则由湖泊生物为主,到湖泊生物和陆源有机质双向来源,过渡为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结合含油页岩层系形成于同一时期和相似的古气候背景下,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作用是影响油页岩矿床差异的关键因素。长期处于欠补偿环境,可容纳空间大的湖盆利于巨厚油页岩的形成,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减少、陆源碎屑供给的增多,油页岩厚度减薄,分布也变得相对局限。深湖和湖沼成因油页岩品质较好,半深湖油页岩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古近纪含油页岩断陷盆地。其中桦甸组油页岩段发育厚层的泥岩沉积。长期以来对该段油页岩特征研究较多,但对其物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甚少。对油页岩段厚层泥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中w(SiO2)整体较低,K2O/Na2O值较高(大于1),w(MgO+Fe2O3T)为3.91%~11.66%,Al2O3/(Na2O+K2O)为3.77~6.29,表明泥岩中含有一定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分配曲线显示不同样品之间元素富集、亏损趋势不一致,同时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现出稀土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富集和明显Eu负异常,表明油页岩段沉积时期存在多个物源。泥岩风化蚀变指数为74~82,Th/U值多集中在4.65~6.07,表明泥岩源区经历了相对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值表明泥岩基本受源岩成分控制。由源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得知:桦甸盆地油页岩段母岩主要来自于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少量的燕山期中酸性喷发岩;源岩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可以有效控制环境因子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30种植物叶凋落物的CO2释放量及释放速率。结果表明:①在28 d培养期内,不同植物叶凋落物释放的CO2量差异很大,其中,多年生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量平均值大于一年生植物,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禾本科植物叶凋落物CO2释放量平均值明显小于其他植物,二者之间呈显著差异。②在28 d培养期内,不同植物叶凋落物每四天CO2释放速率差异很大。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叶凋落物28 d内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无显著差异;禾本科与其他植物叶凋落物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在培养的前16 d差异呈显著,而后差异消失。③植物叶凋落物的全碳含量,氮含量,C/N,灰分/N及灰分含量不同造成CO2释放量及释放速率的差异。叶凋落物28 d释放CO2的量与叶凋落物初始碳含量及灰分含量均无相关关系,与叶凋落物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凋落物C/N及灰分/N呈显著负相关。叶凋落物培养期内每四天释放CO2的速率与叶凋落物初始碳含量无相关关系;叶凋落物0\_20天释放CO2的速率与叶凋落物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凋落物C/N呈显著负相关;叶凋落物9\_28天CO2释放速率与灰分/N呈显著负相关;培养后期(17\_28天)的CO2释放速率与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茂名盆地油页岩成矿机理问题,利用茂名盆地羊角含矿区始新统油柑窝组油页岩莱科(Leco)、热解、含油率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含油率平均为5.98%,属品质中等偏好型;碳优势指数(ICP)值(3.73~4.37)、奇偶优势(OEP)值(7.59~9.57)、较小甾烷C29ααα20S/(20S+20R)、较低Ts/(Ts+Tm)以及最高热解峰温(Tmax)值(428.00~434.00℃)均指示油柑窝组油页岩热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正构烷烃气相色谱(GC)图显示为单峰式,主碳峰为C27;∑C21-/∑C22+与∑C21+22/∑C28+29均呈现低值,ICP与OEP呈现高值,高碳数藿烷系列含量丰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未检测出奥利烷和羽扇烷等非藿类化合物,综合C27-C28-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特征,确定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湖相藻类体以及细菌、浮游生物与陆生植物混合来源。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全硫质量分数(TOC/S)值(41.14~170.08)、姥鲛烷/植烷(Pr/Ph)值(0.82~1.30)以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0.06~1.10)指示油页岩沉积时水体为淡水、还原环境。在亚热带—温带温暖-湿润气候背景下,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引起的高湖泊生产力和淡水、还原环境是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古湖泊学研究——以桦甸断陷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湖泊学是研究湖泊系统历史演变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球科学。本文综述了古湖泊学的定义、研究现状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以吉林桦甸古近纪断陷含油页岩湖盆为例进行了应用。桦甸盆地为小型半地堑盆地,盆地南缘F1断裂控制了古近系湖泊演化特征。桦甸盆地富含油页岩资源,具有开展古湖泊学研究的优势条件。桦甸油页岩具明显的黑白相间的双层结构特征,有机质条带和陆源碎屑颗粒呈现良好的韵律互层,有机质呈现褐色或黑色条带,夹杂石英、长石颗粒的粘土矿物呈白色条带。根据泥岩和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垂向变化特征,桦甸组古湖泊生产力演化趋势为:中部含油页岩段>上部含煤段>下部含黄铁矿段,反映油页岩沉积时,湖盆古湖泊生产力最高。根据油页岩岩石学特征、V/(V+Ni)、Sr/Ba和B/Ga等元素比值分析,中部含油页岩段时期,表现出一种淡水与半咸水—咸水交替变化的沉积演变过程,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盐度分层,使底层水处于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随着古湖泊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需要湖泊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页岩能源矿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并掀起一场“页岩革命”,其主要包括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页岩能源资源。这套页岩能源矿产与富有机质泥岩密切相关,其在成因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生规律,但成矿(藏)条件又存在明显的不同。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厚层的暗色泥岩,由于其面积巨大,泥岩中有机质丰度高,埋藏深度差异明显,具备形成页岩能源共生矿产成矿(藏)的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认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下部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1型,为油页岩成矿,页岩油、页岩气成藏提供足够的有机质来源,其中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青山口组埋藏较浅(深度<1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Ro<0.7%),为良好的油页岩成矿场所。埋藏浅的富有机质泥岩可能因微生物活动而形成生物成因页岩气,较弱的成岩压实作用和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为页岩气成藏提供足够的空间(孔隙度4%~14%)。从盆地东部的隆起带到中央凹陷区,随着埋深加大(深度>1 000 m),热演化程度逐渐增强(Ro:0.7%~1.2%),基本处于成熟-过熟阶段,有机质大量排烃,为页岩油、页岩气成藏提供足够的来源。异常高压和排烃造孔形成良好的储层,使泥页岩具备页岩油、气成藏的良好条件。因此,松辽盆地可能存在呈环形的页岩能源矿产成矿(藏)规律,其中在东南隆起区和中央凹陷隆起地区为油页岩成矿和生物型页岩气有利成藏带;中央凹陷大部分地区可能为页岩油、热解型页岩气有利成藏带;中央凹陷埋藏最深部位可能发育热裂解型页岩气有利成藏带。  相似文献   
10.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粒度分析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主要划分出泥石流、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水下扇主要划分出辫状沟道和远源浊积岩等沉积微相。扇三角洲沉积物以颗粒支撑为主,自下而上按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泥石流的顺序,沉积物粒度和标准偏差递增; 频率曲线尖度递减; 概率累计曲线由高--较高斜度两段式逐渐过渡为中--低斜度两段式、微向上凸的弧线式。反映出上述各微相向上粒度由细变粗的反粒序沉积特征,分选由好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均逐渐增加。水下扇沉积普遍为杂基支撑,自下而上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沉积,粒径和标准偏差增大; 频率曲线尖度减小; 概率累计曲线主要由斜度较高的一段式过渡为斜度不大的一段式或微向上凸的弧线式,说明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微相粒度逐渐变粗,分选逐渐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也逐渐增强。本区扇三角洲CM 图像呈“S”形,主要表现为牵引流沉积特征; 水下扇CM 图像表现为与C = M 线平行的长条带状重力流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