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系陡山沱阶和早古生代早期寒武系梅树村阶是全球两大成磷时期。贵州瓮福磷矿含磷岩系—早震旦世陡山沱组磷矿a矿层与b矿层,是震旦系陡山沱阶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瓮福磷矿含磷岩系为在浅水陆棚地区沉积的一套与磷矿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属于浅海台地相型;含磷岩系具备早期准备阶段、磷质富集阶段及晚期磷质贫化消失阶段的沉积特征,在纵向上呈三段式递变;以陡山沱组内三段(Z_1d~3)与四段(Z_1d~4)侵蚀间断面分隔,两次海侵旋回造成两次磷质的富集,经生物化学、机械破碎簸选及后期改造形成a、b两层工业磷矿体。瓮福磷矿陡山沱期构造位置位于上扬子陆块东南部,雪峰运动结束冒地槽沉积造就了黔中古陆以及东部半封闭的海湾浅滩。瓮福磷矿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东缘,东临大海,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以黔中古陆为中心,从西到东、由陆向海形成古陆—滨岸—浅海—深海的古地理格局。黔中古陆在陡山沱期两次海侵旋回中,一方面其边缘海湾浅滩为磷质富集提供有利的沉积环境,另一方面其遭受剥蚀和夷平作用后为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提供含石英、长石、白云石、黏土等矿物的陆源碎屑。通过典型岩相剖面分析,黔中古陆边缘海湾浅滩的沉积环境及岩相直接控制了瓮福磷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其具有重要的控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门昌马金矿赋存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走滑断裂交汇部位,严格受SN向车路沟断裂控制。经历了3次成矿地质作用,形成沿走向及倾向都呈"S"形的石英脉型金矿。文章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围岩蚀变特征,对矿床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底穿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臣  宋小军 《探矿工程》2003,30(2):23-24,37
护筒底穿在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危害很大,为了在施工中减少护筒底穿,从护筒制作、埋设及施工中各个环节分析原因,加以预防,并介绍护筒底穿后的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技术对天津市东南半环海河特大桥桥墩钻孔灌注桩缺陷部位处理的具体方案、补救处理措施、施工工艺及检测结果等。  相似文献   
5.
黔中地区瓮福磷矿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是全球早震旦世陡山沱期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学等方法,综合研究瓮福磷矿矿床成因、找矿预测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瓮福磷矿为浅水陆棚地区沉积的一套岩石组合,属于浅海台地相型,受控于陡山沱早期与晚期2次海侵旋回及规模,形成a、b等2层工业磷矿体。矿石质量特征指示沉积水体环境由浅至深,水动力条件由强到弱。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期间扬子地块先后发生了晋宁、武陵、雪峰等多期次构造旋回运动。雪峰运动(结束时限约720Ma)结束地台基底冒地槽沉积,促使黔中隆起或黔中山系不断发生地质演化形成黔中古陆,长期遭受剥蚀和夷平作用为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提供陆源碎屑。冰川事件(结束时限约635 Ma)之后,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黔中古陆东部地带形成瓮福磷矿(成矿时代介于600~550 Ma)。瓮福聚磷海湾浅滩磷块岩相带是今后地质找矿的优势靶区,白岩高坪含磷潮坪硅云岩相带次之,前雍无磷潮上坪硅云岩相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质找矿。通过以上研究综合分析,建立了瓮福磷矿陡山沱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微地块北缘, 北与西伯利亚古陆以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相隔, 东以塔源—喜桂图断裂与兴安地块相邻。本文通过对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 为探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微地块与相邻地块的碰撞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 获得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8.4±2.4) Ma(MSWD=0.022), 确定了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晚奥陶纪。岩石中锆石Hf同位素?Hf(t)值介于–4.64 ~ 1.84, 其测点大部分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 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 715 ~ 1 126 Ma。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等特征; 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 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特征, 且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高场强元素Th、U、Zr、Hf, 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特征, 岩石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岩浆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古老地壳的熔融, 且存在少许幔源物质及新增生地壳物质熔融的参与, 元素特征暗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背景下。结合前人对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背景的研究, 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及东北缘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机制不同, 前者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及蒙古—图瓦地块碰撞、拼接后伸展背景下; 后者主要形成于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碰撞伸展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在天津市宁河县七里海一带,分布着规模较大、序列较清晰的古牡蛎群。通过对前人文献中的古牡蛎群41组平均校对年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母体趋向近似正态分布,母体分解显示了宁河地区古牡蛎群的4个集中生成年龄区间。根据这4个集中生成年龄区间的特征值与古牡蛎群、岭地、古海岸的对应关系,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古牡蛎群的生成时间、生成环境与岭地和古海岸的关系及演化过程,为渤海湾第四纪全新世的古地质环境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式。  相似文献   
8.
刚果(金)加丹加省堪苏祁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堪苏祁铜钴矿区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南部的沙巴型铜钴矿亚带北西延部分的转折端。该矿床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极低,铜钴矿体受罗安群地层、韧脆性剪切及断裂构造控制,特别是钴明显受韧脆性剪切强变形带控制。罗安群上岩性段以富钴为主,同时也富铜,钴、铜兼有,下岩性段则富铜贫钴,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后期多期热液构造叠加富集-晚期次生氧化改造多个阶段,为复合成因的层控改造矿床,矿区内铜矿早期是受沉积型砂页岩地层的控制,然而,钴矿的形成主要是受后期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天津地区施工跨海、跨河面的大口径钻孔灌注桩工程的实践经验,归纳并介绍了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虎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虎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II为金主成矿期,其Cu、Pb、Zn、Ag、Au、Bi、As、Mo、V、Cr、Mn、Sb、Sn和G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中,Co、Ni、As、Se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u、Pb、Zn、Bi及Te、Mo、V、Cr、Mn、Sb、Sn、Ga分别以金属矿物微粒及纳米微粒金属矿物包体存在于黄铁矿颗粒中或间隙;Au、Ag以银金矿微粒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及间隙中,且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不同期次黄铁矿的Co/Ni值均小于10,且在Co-Ni成因判别图中PyI主要分布于沉积区,PyII与PyIII则主要分布于沉积改造区及岩浆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认为虎拉林金矿床首先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之后受到来自含Au、Ag、Cu、Pb、Zn、Bi等元素成矿流体的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物质源于早白垩世深部岩浆,且成矿过程中存在岩浆热液与早期沉积地层的混染作用,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