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内蒙古查干凹陷位于狼山以西、恩格尔乌苏断裂带以北,从构造单元上属于阿拉善地块。阿拉善地块元古宙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论,有的观点认为属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属塔里木或者扬子克拉通。本文通过对查干凹陷毛11钻井下变质岩锆石年代学研究,为阿拉善地块基底归属提供新的年代学证据,同时为阿拉善地区提供一个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研究塔河油田碎屑岩油气运聚过程,针对研究区目的层的地质特征,文章采用流径和逾渗综合方法进行油气运聚模拟分析。该方法基于断裂-砂体输导格架来开展油气运聚模拟,首先通过断层的分级、分期研究,结合实际资料形成了断层开启性判别标准,进而建立断层输导格架模型;综合使用压实曲线和孔渗关系,利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砂体输导格架模型。在断裂-砂体输导格架基础上开展了油气运聚模拟,模拟结果与现有的油气藏吻合较好,表明流径与逾渗综合法是一种模拟研究区目的层油气运聚过程的有效方法。同时,利用模拟结果,明确了主要目的层的潜力区域,对研究区碎屑岩的勘探部署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守涛  宋海明 《沉积学报》2006,24(5):641-649
库车坳陷白垩纪经历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一级构造旋回,结合坳陷北部库车河白垩系剖面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结果,应用地层回剥分析方法恢复了库车坳陷白垩系时期的沉降历史,计算得到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巴什基奇克组沉积速率,分别为11.5 cm/ka、2.5 cm/ka、2.9 cm/ka、1.7 cm/ka。结合裂变径迹资料和岩相古地理特征,将库车坳陷白垩系沉降历史分为四个演化阶段:(1)Berriasian中期(141.9141.2 M a):极快速沉降;(2)Berriasian中晚期至A lb ian中晚期(141.2101 M a),持续缓慢沉降;(3)A lb ian末期至Campan ian早期(10179.1 M a):构造隆升,沉积剥蚀;(4)Campan ian中晚期—M aastrichtian期(79.165.6 M a):极慢速沉降,接受沉积。早白垩世早中期沉降曲线呈“上凹”特征,反映了构造活动由早期剧烈沉降到后期减弱,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该沉降过程与典型的前陆盆地挠曲沉降过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断,共有3种不同意见:压力对有机质演化没有影响,压力促进有机质的演化,压力抑制有机质的演化。通过对前人所做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样品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不同实验条件引起的,特别是实验系统和加压方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所代表的地质意义也不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沉积有机质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时可以促进有机质生烃;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孔隙流体压力增加时,有机质生烃过程将受到抑制;另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干酪根的镜质组反射率降低,易使人得出压力增加抑制有机质演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压力影响有机质演化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机质演化的不同阶段因异常压力的增压机制不同,压力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国内,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的测绘主要集中于地理地形的绘制,缺少规范的技术标准,探索城市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广州市规划局自动化中心制作的越秀区1:2 000电子地图为例,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成图方法。标绘草图和航拍图采用Mapinfo格式,数字化软件选取具有多种格式支持和强大的图像配准功能的方正智绘5.0。 现有的1:10 000电子地图和1:2 000航拍图的精确度差异较大,简单的转换造成误差较大,不合乎要求;再者,直接根据1:2000航拍图重制地图,则必须与现场的测绘相结合,工作量大。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减少工作量,以达到快速成图目的。由于现场标绘要对照航拍图来进行,所以确定了绘出与航拍图同比例尺、同坐标格网的标绘草图,再在现场对草图进行标绘、数字化的方案。标绘草图由原1:10 000的电子地图直接按1:2000的比例打印,航拍图直接按相应格网分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众多岩溶储层不整合中, 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塔中隆起中-上奥陶统之间的不整合结构特征为依据, 对不整合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发生在恰尔巴克组沉积期间的地壳褶皱作用控制了不整合的发育, 其分布范围受背斜控制.在背斜区, 不同层系缺失的原因存在差异, 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缺失是剥蚀缺失, 而恰尔巴克组的缺失是沉积缺失.成因上可将其不整合划分为同构造型和后构造型两种不整合类型.同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两翼的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之间, 后构造不整合分布在塔中背斜型隆起顶部的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  相似文献   
7.
河北宣龙铁矿化石细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早元古代宣龙铁矿中发现 6属化石铁细菌, 球状杆集体的瑙曼氏菌, 椭球状椭球集体的赭菌, 球状球集体的鞘铁菌, 链球体的铁球菌, 链杆体的纤发菌和利斯克氏菌; 6属化石蓝细菌, 球状球集体的粘球菌和集胞菌, 椭球状椭球集体的球形菌, 链球体的鱼腥菌和念珠菌, 以及缢缩有隔管体的节球菌. 两类细菌的生矿化单体和群体, 与赤铁矿板体一起, 组成菌球、菌丝、菌纤和含屑菌球等显微结构层. 菌球层与其他菌层组合, 构成核形石、叠层石和层纹石. 铁细菌和蓝细菌在微生物膜或席上共栖, 加速氧化铁沉积. 宣龙铁矿床为洋源微生物粘结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区深层主要变形带构造变形解析,确认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基本轮廓形成于中奥陶世末,定型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北部和西部分别有喜山期和海西晚期构造的叠加。以塔中Ⅰ构造带—塔中5-38井构造带、塘北—玉北构造带、塔中南缘构造带为界,研究区可分为4个构造样式不同的构造单元。单元边界的构造变形相对剧烈,以逆冲—走滑断裂带为主,单元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自东南向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由强变弱。东南边缘塘沽巴斯凹陷以弧形向西北展布的基底滑脱型逆冲构造为特征,变形最为剧烈。晚奥陶世以凹陷为主,奥陶纪末期志留纪褶皱隆起。北侧为塔中隆起,是一个断裂—褶皱复背斜,主体发育于中奥陶世晚期,缺失中奥陶统,且控制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孤立台地沉积,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定型。构造带以基底卷入扭动挤压断裂—褶皱变形为主,总体受控于北缘断层,自西向东逆冲幅度增大,西部为南北对称复背斜,东部形成向北逆冲的构造带。塔中隆起西段自北向南由逆冲挤压向压扭性走滑构造转变。西部巴楚东段及塔西南东部以区域性的隆升为主,与塔中隆起相似,大面积缺失中奥陶统地层。北部顺托地区则以走滑断裂发育为主,断裂主要活动期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和海西晚期。构造变形组合显示,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部,是东昆仑与阿尔金洋渐进闭合、俯冲碰撞过程导致塔里木板块变形的产物。变形时序及研究区NE向断裂运动规律表明板块作用自中加里东至晚加里东持续压扭的过程。塔东南地区各单元构造样式与强度差异表明盆地盖层变形明显受到基底断块与内部寒武系膏泥岩分布的制约。其次,断裂的多期活动体现了后期构造的叠合改造的作用,顺托地区NE向断裂可能与海西晚期构造运动的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环形构造中央隆起受"正花状"构造控制,具有挤压构造特征;边缘受"负花状"构造控制,形成凹陷。为了揭示皮山北环形构造的特征及成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石学结构、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了皮山北环形构造是一个受环形断裂控制的中央凸起,边缘凹陷构造。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环形构造地层岩石破碎强烈,并伴有铱(Ir)元素正异常,最高达0.41μg/g。角砾岩段发育于古近系阿尔塔什组之下,上段有异地物质充填,下段主要为原地岩石碎裂产物。与构造变形相对应,环形构造中央核部地层连续性变差,而且下古生界在中央增厚,边缘减薄;上古生界则相反,具有中央减薄,边缘增厚的特征。与世界典型撞击构造对比分析,皮山北环形构造应为陨石撞击所致,从塔西南铱(Ir)元素正异常发育层位,推断该次撞击事件应发生于白垩纪末期或更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