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地质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小岩体为什么有利于成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4):1-7
2012年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和理论。笔者从另一个方面探讨小岩体成矿的理论问题.但是仅涉及与花岗岩有关的小岩体成矿问题,不涉及镁铁和超镁铁质小岩体成矿的问题。关于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可以从3个层面上去探讨:第一个层面是小岩体成大矿。小岩体成大矿是事实,也是特殊的事实。绝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少数小岩体成小矿,个别小岩体成大矿。第二个层面是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基本思想是:小岩浆无流体不成矿,小岩浆有小流体成小矿,小岩浆有大流体成大矿。因此,笔者认为成矿的根本在于流体的大小。第三个层面是流体成矿。如果不考虑岩体的因素,只要有大流体即可成大矿。文中指出,从小岩体成大矿,到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到流体成矿。表明成矿的本质在流体,无流体不成矿,有流体才可能成矿。流体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温度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成矿。  相似文献   
2.
张旗 《甘肃地质》2021,(4):1-15
通常认为,人们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有两种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实际上应当有4种方法,另外两种是最近才崭露头角的,一种是证伪法(不到100年的历史),另一种是大数据法(几十年的历史)。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证伪是批判,大数据是第四科学范式。休谟和波普尔都对归纳法提出质疑,指出归纳法不可能从特殊到一般。为此,波普尔提出证伪的方法和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波普尔认为,证伪是知识增长的核心,没有经过证伪的理论只是猜测,只有经过证伪的检验,猜测才可能具有理论的属性。归纳法有问题,但是,人们又须臾离不开它。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法,但是,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案。本文经过思考认为,采用“归纳 + 大数据”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特殊不可能达到一般,那就想办法使特殊变为一般。方法是加上大数据:“归纳 + 大数据”,可能就解决了归纳法的天然不足,挽救了归纳法,使归纳法换发出青春。   科学研究遇到的瓶颈告诉我们,大数据不是可有可无的。采用“归纳 + 大数据”方法,即可使归纳法的“特殊性”加上大数据方法的“全局性”从而达到一般。用这种互证互补的效应既避免了归纳法的局限性,又可以加速科学研究进程。本文指出,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在当今的量子时代、现代科学阶段,大数据方法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提出在科学研究中强调采用证伪的方法,增加大数据(尤其全数据)方法,是新的科学研究思路,也是科学探索道路上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张旗 《甘肃地质》2021,(2):1-13
波普尔是当今伟大的哲学家,他发明了科学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其中P1代表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试探性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哲学有很多贡献,如他否定了培根的归纳法,主张证伪的方法而反对证实的方法。他颠覆了关于真理的概念,反对将理论与真理联系起来,即使是相对真理。他认为,人不能认识真理,只能探索真理,接近真理,并提出"逼真性"与"逼真度"两个概念,从而否定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这一对矛盾的关系。他提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一个量变递增的过程,而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质变过程,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他认为,可证伪性、可错性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传统的认识论将宇宙划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两个世界,波普尔认为宇宙是多元的,多层次进化的,其性质是多样的,可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世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即: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世界3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人造的;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超人类的,即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波普尔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科学哲学的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将科学哲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打破了科学界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证伪主义,证伪就是试错,反驳,批判。只有经过证伪的理论(猜测,假说)才能称之为理论。中国科学需要波普尔理论,中国科学上不去,与我们没有证伪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改弦易辙,采取批判的态度,反驳的方法,敢于试错,这样,中国科学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2):1-13
金铜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是学术界关心的话题。按照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钨锡是高温热液矿床,金铜是中温热液矿床,铅锌是低温热液矿床,它们与花岗岩时空和成因有关,可以围绕岩体分布,近岩体处为钨锡,向外为金铜,远处为铅锌。在一个成矿带中,钨锡金铜铅锌可以共存,且有众多矿床实例为佐证。我们的研究表明,金铜与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加厚地壳;钨锡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减薄的地壳。在一个地区同时不可能地壳又加厚又减薄,因此,埃达克型花岗岩与南岭型花岗岩不可能同时同地共存,所以,在一个地区不可能同时既有金铜又有钨锡成矿,大量矿床实例也证明金铜与钨锡是相悖的。至于在许多地方出现的金铜钨锡铅锌等在一起的现象,可能有两种解释:要么它们是不同时代成矿互相叠加在一起的;要么它们正好处于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地方。为了查明金铜钨锡成矿究竟是相伴还是相悖的,至少需要掌握3个方面的资料:(1)不同矿床成矿的时代;(2)不同矿床与花岗岩的关系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龄;(3)不同矿床的成因及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3):1-11
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最佳成矿部位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课题,它依据的理论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它有两个前提:成矿是中—低温化学反应导致成矿元素沉淀的产物;成矿作用不同程度与大气水的加入有关。热液矿床形成于地壳浅部,限定在大气水临界面(critical plane of the meteoric water)和成矿上限临界面(critical plane of the mineralization upper limit)之间。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抵达这个部位,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可能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中—低温环境和地表水的加入则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沉淀,遂使该带成为最有利于成矿的部位。大气水临界面是大气水向下循环的下界,是一个极不规则的界面,主要受地表水供应量、温度、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制约。成矿上限临界面主要受温度和隔档层的制约,尤其隔档层,可能是某些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聚集地。无水不成矿,无地下水不成矿,看来是有道理的。探讨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金属矿床的最佳成矿部位对于指导深部找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含矿岩体和成矿母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1):1-17
学术界通常认为,岩体有含矿与不含矿之分。含矿岩体与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是成矿的母岩。认为含矿的热液和成矿金属元素来自岩浆,是岩浆演化分离的晚期从岩浆中分异出来的,属于岩浆期后矿床。笔者的研究表明,花岗质成分的含矿岩体与成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能有关,但是,不可能成因上有关,含矿岩体也不是成矿的母岩。含矿岩体本质上是一个二元概念,是岩体+蚀变的产物。叠加了蚀变和矿化的岩体就是含矿岩体,没有叠加蚀变和矿化的岩体就是不含矿岩体。花岗质岩浆与热液是两个体系,不是一个体系。成矿所需要的大量的水和金属元素不是来自含矿岩体,而是来自下地壳深部;含矿岩体本身的水和矿化元素也不是来自岩浆,也是来自深部。含矿岩体大体上相当于成矿围岩,不过这个围岩不是沉积岩和变质岩而是花岗岩。实践表明,区分含矿岩体和不含矿岩体从理论上说是不科学的,从方法上说是非常困难的,从找矿实践上说是无益的。笔者指出,虽然含矿岩体存在上述诟病,但是,含矿岩体毕竟是事实,含矿岩体的术语仍然是可以用的,不过,应当重新认识含矿岩体问题,并赋予含矿岩体以新意。  相似文献   
7.
张旗 《甘肃地质》2011,(2):1-10
为华北克拉通缺失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的记录,岩相古地理解释为一个古陆,我们研究认为它可能是一个高地。寒武—奥陶纪时华北克拉通为广泛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指示为海台地势,地壳厚度〈30km。志留—泥盆纪时为一高地,地壳厚约〉40km。晚石炭世发育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壳厚度也在30km左右。高地的形成与构造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旗 《甘肃地质》2012,(4):1-14
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认为,热液流体和成矿金属源于岩浆,岩浆能够分异和演化,在岩浆分异的晚期,热液达到过饱和而出溶,热液成矿在岩浆后期或期后,岩浆与热液矿床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上述成矿理论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下地壳是缺水的,下地壳含水量大概不会超过1%,因此,花岗质岩浆是在缺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的,富水条件下的熔融很少,花岗岩也很少是富水的。其次,花岗质岩浆黏性大,它既不能分离结晶也不可能演化。第三,当温度压力下降岩浆固结时,水大多以(OH)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几乎没有多少自由水(游离水)被分离出来,野外也没有这样的证据。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只要有足够的热,下地壳变质岩中含结构水的矿物即可发生脱水反应释放出水。由于变质岩脱水熔融的温度低于花岗岩部分熔融的温度,因此,脱水熔融可以出现在花岗岩部分熔融之前,熔融的范围也远大于岩浆熔融范围。热液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出现的,可以在下地壳内循环,富集成矿金属元素。花岗质岩浆部分熔融时也可以包含热液和成矿金属元素,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否各类岩浆热液矿床成矿金属的主要来源则是需要讨论的。笔者认为,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只是一个猜想,与下地壳内发生的情况相去甚远,还不能算是成熟的理论。但是,不排除在花岗岩含水异常丰富的特殊情况下,该理论还有适用的部分。总之,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旗 《甘肃地质》2021,(3):1-14
中国科学界现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证实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波普尔强烈批评了证实的方法,指出证实不可能达到全称理论。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科学的本质也是批判的,因此,波普尔坚持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证伪而不是证实。证伪的方法不仅是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够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的速度与进度。因为,采用证伪的方法,只要抓住关键的证据,切中要害,就可以一剑封喉,一锤定音。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科学是向前发展的。美国哲学家库恩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统统是向着真理方向前进的。有些科学家在兢兢业业地研究,可是,他们的研究却不一定是在为真理添砖加瓦。科学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如果研究的方向与真理背道而驰,则越研究离真理越远。文中讨论了中国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几个问题,如大陆深俯冲、岩石圈减薄、北方造山带、板块构造启动时间,还有笔者研究过的双沟蛇绿岩等,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弦易辙,采用证伪的方法,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这样,中国科学才能独立于世界科学之林。  相似文献   
10.
张旗 《甘肃地质》2022,(1):1-11
突现论是一个崭新的哲学理论,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突现论已经崛起为复杂性系统的核心理论,成为近期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突现论认为,世界是由不同层级(或层次)构成的,不同层次按照事物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划分的。世界基本上有三大层次,从低到高为物理、生命和心灵。突现论有4个特征:1,不同层次性质不同,高层次性质来源于低层次;2,突现具有不可预测的新颖性;3,不可还原性;4,高低层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中简要介绍了突现论的概念并探讨了突现论在变质岩、岩浆岩、矿床学以及地球演化研究中的可能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