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转换型构造及其在江汉盆地前白垩系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具有多旋回发育历史,地史期间始终处于较为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之中,首尾相继但性质不同的两次构造变动之间以及同期异源的构造活动之间,均存在着转换型构造。它们既是承前启后阶段的过渡型产物,又是“居中”状态的折衷型遗迹,具有较为特殊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东吴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上组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合肥盆地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剖面中岩屑(或砾石)成分精细地测试和统计分析表明,盆地沉积地层源区为盆缘山带分布的基底变质杂岩、花岗质岩石、中—浅变质岩和砂、泥质沉积岩4类主要岩石单元。全剖面的原岩岩屑序列可划分为两大岩屑层序及其中的7个岩屑小层序。原岩岩屑序列中岩屑(或砾石)的规律性分  相似文献   
4.
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扬子板块在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系和江南隆起南北向相向挤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中、下扬子对冲带的空间构造格局以及中、新生代的形成与解体的揭示有助于了解该对冲带的时空演化以及与南、北两大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郯庐断裂南端的性质以及区内海相油气的宏观勘探方向.研究认为中扬子对冲过渡带与下扬子对冲过渡带在印支一燕山早期基本同时形成,向西过渡到上扬子区以递进变形的方式稍晚定型.对冲带在燕山晚期以来遭受伸展作用的改造,逐渐解体和分异.郯庐断裂南端介于中、下扬子闻,基于中、下扬子对冲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判断断裂南延可能性较小.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海相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潜在的领域之一,但对冲带不同段油气成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印支期以来区域构造特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印支期以来,江汉盆地在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特殊的边界条件等内外因素制约下,形成了多种特定的构造型式,如挤压、推覆条件下的大型褶皱、逆冲推覆;引张条件下的断块,以及构造叠加复合条件下的时间、空间域的转换构造等,同时还有对前印支期构造的明显改造。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汉盆地位于中扬子区。本文所定义的范围是,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西界为黄陵隆起,南界为江南隆起,东界为团城-麻风断裂,面积约5.5km2。   相似文献   
7.
江汉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置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面貌总体循征表现为纵向上的层次性、横向上的有序性、局部构造多样性和空间上的交切复合。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发生应力场转移,盆地受西压东散、并纱方向压扭的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