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BDS-2和BDS-3卫星不仅存在与其他导航系统一样的星间伪距偏差问题,还存在两个系统之间的分米级伪距分层现象。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伪距分层影响,本文选用两台环路参数可配置的接收机进行试验分析,分析了接收机环路参数设计与伪距分层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接收机选择0.3 chip及以上的相关器码间距来跟踪B1I信号时,能使BDS-2和BDS-3之间B1I信号的伪距分层由分米级降低到厘米级;对于B3I信号而言,则需要采用0.6 chip及以下的相关器码间距来进行跟踪。根据本文研究可知,通过配置合理的接收机相关器码间距值跟踪B1I/B3I信号,可以使BDS-2和BDS-3之间的伪距分层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能提高接收机定位精度的一致性。本文研究对推进北斗导航接收机和芯片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吉林东部延吉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火山岩,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火山喷发旋回。各旋回火山岩均属SiO2过饱和的中基性—中酸性岩类。从第一旋回至第三旋回岩石碱度变化较大,岩浆分异明显,特别是第三旋回分异作用明显高于第一、二旋回。火山岩中金、铜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同类岩石的克拉克值几倍至几十倍,而且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升高,其平均含量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为本区金、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在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中,卫星钟差往往是决定结果精度的核心因素之一。采用20 Hz的双频观测数据对GNSS星载原子钟0.05~100 s平滑时间下的短期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星间单差的方法消除接收机钟差,采用无电离层组合及夜间观测避免电离层高阶项短期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经验模型和映射函数来进行对流层延迟改正。通过Lag 1自相关函数分析了影响GNSS卫星钟稳定性的主要噪声类型,并使用阿伦方差计算分析GPS、GLONASS及BDS各自系统内不同卫星组合之间的钟差。结果表明,GPS、GLONASS及BDS系统钟差稳定性0.05秒稳均可达到10-10量级,秒稳可达10-11量级。可以认定,GPS、GLONASS及BDS在短期内的稳定性量级相当,从而验证了基于星间单差的BDS掩星数据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地矿局测绘队(即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承担的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以下简称GICS)技术方案,于4月12日在郑州通过评审.中国工程院刘经南、王家耀两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MATLAB图像处理与统计计算功能对碎屑岩进行粒度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粒度分析方法中存在的测量结果不精确、费时费力等问题。首先对碎屑岩镜下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图像增强等处理,准确测量出碎屑岩中各类粒度数据,然后将粒度数据转换为粒度参数运用到沉积环境分析中,更为精确地判别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结果一致,而且测量精度高,方法简单,操作便捷,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3S技术得到林相图的空间数据,依据森林防火道路规划的标准要求,通过给定的约束条件、规划目标以及评价条件,分析森林防火林道初始布局,考虑各种影响最优分布的指标,对森林道路进行优化分析与规划,得出最优规划图,实证分析表明此方法在道路规划中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矿局测绘队(即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承担的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以下简称GICS)技术方案,于4月12日在郑州通过评审。中国工程院刘经南、王家耀两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一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预测新增金金属量近21吨,续作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银洞坡金矿位于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之间,始建于1976年,1980年建成投产,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黄金露天开采矿山,经过近30年的开采,现仅可供开采2.3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NCEP2.5°×2.5°的6h分析资料,着重从高层环流特征、水汽条件、热力层结条件、动力触发机制等方面对“7.20”吉林中部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20”吉林省中部大暴雨的发生与低层冷式切变线移动和发展密切相关,且伴随着中尺度雨团的强烈发展,大暴雨主要产生在中尺度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以及冷涡的东北象限;副高西侧的西南急流建立起从渤海、黄海到东北地区中部的水汽通道,为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暖湿空气和能量;低空急流扰动、中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停滞、对流层高层强辐散形成的抽吸作用对此次大暴雨过程有明显的触发和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