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新疆经济发展目标层下,设立6个基准层指标、29个表征层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改善、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对口援疆背景下的新疆经济发展;基础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3年)相关年份数据或者以此为基础计算而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效应显著;产业优化、财政能力和人才建设有所增长;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说明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人才短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提升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有利于新疆和谐发展的财税体制、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改善民生实际效果、建立激发人才活力机制、坚持生态兴疆等方面,切实提高援疆效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锰含量较高地区,分析不同渗流时期由硫酸盐还原菌(SRB)及铁细菌(FB)导致的回灌堵塞成因。采用室内砂柱模拟间歇性回灌堵塞过程,通过测定水通量、砂柱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细菌含量及产生的气体体积变化,分析微生物回灌堵塞的特征,并在试验结束后通过XRD衍射判断生成物质。试验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渗流初期介质渗透性能的降低是由菌体本身引起的,渗流中后期介质渗透性能的降低是由菌体本身、EPS和生化作用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及硫化亚铁等不溶性固体共同作用导致。发现有产气菌(即SRB)参与的回灌过程易发生气阻且气阻作用一直存在,从而导致回灌难以进行,且该现象在微生长期格外突出。在生物堵塞中,由细菌导致的化学衍生物也是导致含水介质的渗透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为微生物堵塞的研究机理提供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3.
滕继东  钟宇  杜晓宇  于洪国  张升 《岩土力学》2020,41(8):2573-2582
土体冻结特征曲线(SFCC)是对冻土中未冻水含量随负温变化关系的数学描述,是研究冻土水热迁移、冻胀、本构关系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目前对于SFCC的研究,其经验表达式居多,而物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通过考虑土颗粒与冰界面的吸附作用及冰相尖点的毛细作用,基于冰水相变平衡压力由吸附压力与毛细压力两部分共同组成,从孔隙尺度提出一个新的饱和冻土SFCC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颗粒半径逐渐增大时,相同温度下未冻水含量将不断减小,SFCC也会变得更加陡峭。基于核磁共振设备对单分散SiO2微球冻融过程SFCC进行测试,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新的SFCC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为冻土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巴彦浩特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研究,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文章探讨巴彦浩特盆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从油气运移动力学角度分析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规律及原因。以盆地主要成藏时期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活动为基础,结合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计算出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流体势,明确流体势场表现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总体上表现为自坳陷东部及南部向西部及东南部降低的规律,高势区分布范围较小,主体位于坳陷的东部及南部。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区8个油气运聚单元。上述流体势特征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较好的油气运聚单元是未来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是一个NE-SW向展布的中—新生代的弧形走滑拉分盆地。依据地层古生物微体化石组合特征、不整合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包括声波时差法确定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的地震响应特征等方法综合研究,发现了下白垩统内部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固阳组,之下发育乌尔塔组。固阳组全盆普遍发育,地层厚度差异不大。乌尔塔组主要分布在靠近狼山断裂附近的两个小凹陷内,地层厚度整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结果显示:南部小凹陷地层厚度大于北部小凹陷,在南部最厚处约800 m,北部最厚处约600 m。乌尔塔组沉积后,盆地受中燕山运动的影响,受到NW-SE向挤压应力,由于挤压作用差异抬升,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下白垩统内部不整合。该不整合具备从西北往东南由平行不整合逐渐转变为角度不整合的特征。结合不整合的成因特征和地层厚度变化,将早白垩世盆地的构造演化分为早白垩世早期断陷阶段、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弱伸展坳陷阶段。  相似文献   
6.
气象再分析在互联网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系统体系及开发标准。为降低开发人员开发气象再分析产品的难度,提升开发效率,同时避免开发人员误解气象用户需求,论文总结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主系统功能完善项目的开发过程,基于经典的MVC三层模模型,提出面向气象领域的在线再分析平台通用架构,并将架构中数据过滤和数据显示封装为组件。工作以专业气象用户需求设计效果及习惯,以开发人员的开发模式开放配置接口,建立在线平台的开发基础。该成果用于洪水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发人员使用通用架构,再通过三步操作:匹配数据源、设计页面布局、配置组件,完成原型开发。以此优化系统架构过程,复用已有组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