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网毯式成藏体系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油气成藏理论,在济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至今尚未发现新近系油气田。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新近系成藏条件,认为馆陶组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是本文所称的“毯”;长期活动的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由此建立的东濮凹陷油气成藏模式指出馆陶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可以形成与济阳坳陷斜坡带类似的新近系地层超覆油藏,具有古地貌形态控制油藏分布、连续性差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新近纪断层成因与动力学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纪是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特征和盆地格局。大量的盆地勘探资料显示,海域新近系内发育了大量张性、张扭性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断层,其次为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局部的大型北西向断层。这一断层格局与下伏古近系相似,但断层活动强度明显较弱,属于坳陷型盆地内的断层活动。断层的平、剖面特征表明,近东西向者为正断层,北北东与北西向断层分别为右行、左行平移正断层。各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指示,海域古近纪处于南北向的弱伸展环境。近东西向断层小型者多为新生正断层,大型者常是早期断层的复活,皆为区域拉张作用的直接结果。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与北西向断层皆为继承性活动,其走滑是斜向拉张的结果。郯庐断裂带较强的张扭性活动一方面使旁侧派生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小型正断层,另一方面使其旁侧各类断层密度明显增大。海域新近纪的弱伸展环境结束于新近纪末一次区域性挤压事件。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东部发育多个富油凹陷,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由于各凹陷形成和发育过程不同,导致不同凹陷、不同层段烃源岩热演化和生、排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对渤海海域东部3个富油凹陷多套烃源岩进行埋藏史、热史和生、排烃史研究,厘定了渤中凹陷、渤东凹陷和庙西凹陷烃源岩生、排烃时间以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东部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的趋势,渤中凹陷最早生烃时间为31.5 Ma,渤东凹陷和庙西凹陷最早生烃时间分别为28.2,11.2 Ma,渤中凹陷最早排烃时间为27.8 Ma,而渤东凹陷和庙西凹陷最早排烃时间分别为20.9,6.7 Ma;②渤中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现今主要为储层提供天然气,为环渤中凹陷地区形成天然气藏和凝析气藏提供了气源;渤东凹陷、庙西凹陷热演化程度依次降低,为储层提供大量油源,盆地边缘地区主要以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密闭)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密井网测井资料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区域古构造、古气候以及基准面旋回变化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至明化镇组底部河流类型及河型演变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馆陶组上段和明化镇组底部主要发育辫状河、分汊河和曲流河三种河流类型。其中,辫状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馆上段7砂组、研究区南部和中部馆上段6砂组下部和南部馆上段1+2砂组;曲流河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馆上段3砂组和北部馆上段5砂组上部到3砂组;分汊河则比较广泛地发育于除上述地区和砂组以外的其他砂组。控制和影响研究区河流演变的三大因素依次为构造作用、古气候和基准面变化,受其影响,研究区从馆上段—明化镇组底部即存在辫状河到分汊河(再到曲流河)的正向演变关系,也有分汊河到辫状河、曲流河到分汊河的反向演变关系,而非持续地从高能量河流向低能量河流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潍北凹陷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潍北凹陷是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形成的走滑拉分盆地,走滑作用对断裂体系演化、圈闭形成及油气成藏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孔店组沉积时期,郯庐断裂经历了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两个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断层性质及发育程度等具有显著差异,多期走滑活动使其东部地区形成了三条南北走向的弱走滑断裂带。同时,多期次走滑活动形成了大量与走滑作用相关的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条件。此外,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直接影响了潍北凹陷油气的运聚。宏观上,油气沿走滑作用形成的北西向鼻状构造带向东南运移并聚集;微观上,油气沿右旋走滑形成的近东西向拉张断层,在“拧毛巾”作用下,自西向东运移,并被北北东向 近南北向走滑断层封堵成藏;平面上,与三个弱走滑断裂带相对应,油气藏呈现“近东西向延伸,南北带状展布”的特征。中部弱走滑断裂带北端及中段是下步重点勘探方向,西部弱走滑断裂带可作为致密砂岩油藏和页岩油气的攻关地区。  相似文献   
7.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8.
田雯  王永诗  景安语  辛也  杨贵丽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19-67z1120
正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为稳定克拉通内部沉降型盆地,沉积了厚达12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岩、泥页岩地层。因受郯庐断裂的走滑和逆冲影响,其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性,经历了古生界地台发育阶段、中生代早期地台解体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