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新5钻孔的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选择V、Bi、Sc、Rb、Sr、Li、B、Ga、Cr、Ba、Co等主要微量元素及比值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孢粉和古地磁测试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古气候划分为8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年钢铁产量快速增长,造成市场上铁矿石供小于求,价格快速上扬。铁矿为北京市允许开采矿种,保有储量仅2亿吨,可供现有铁矿山开采35年,因此应加大铁矿资源的勘查力度,增添新的矿产地,满足钢铁生产的需求。北京密云、怀柔北部山区的变质岩中鞍山式铁矿石,为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纪下限的研究历史,指出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北京地区研究现状,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定了划分第四纪下限的5大原则。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特征复杂,根据多年资料和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划分该界限的方法。广大的北京平原区,不具备完整的第四系剖面露头,生物地层方法划分存在困难;古地麟、热释光及孢粉地质测试为准确定位这一界限提供了可能。对平原区的钻孔而言,笔者发现以古地麟测试结合孢粉分析、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碳酸钙分析)等综合手段确定这一界限的证据更有说服力,新5孔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大量钻孔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平原区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对影响浅层地温场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区20~300 m深度内平均地温梯度为7.2℃/100 m,高于北京深部(基岩)地温梯度2.5~3.0℃/100m,大地热流值为66.35~84.14 mW/m2,较高的热流值显示岩石圈相对较薄且存在隐伏断裂。该区现今浅层地温场与深部地温场联系密切,形态分布与平原区重要隐伏活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地下水、岩土体岩性及结构是浅层地温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形成前后的沉积环境明显不同。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本地区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互层,形成巨大的冲洪积扇。通过新5孔钻孔岩芯273块古地磁样品的系统剩磁测试,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认为该钻孔岩芯剖面 0~96.59m以正极性带为主,对应布容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0.78Ma;  96.59~246.79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78~2.58Ma;  246.79~413.64m以正极性带为主,则对应高斯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2.58~3.58Ma,属于新近纪上新世。研究推测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为上新世形成,距今3.33~3.58Ma。
  相似文献   
6.
北京平原地区地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代人的工作,北京平原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都有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北京平原三维地质结构分析,认为北京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工程地质、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等地质问题均受三维地质结构控制,各种地质现象都处在一个统一的地质系统之内。第四系三维结构控制着第四系孔隙水资源的赋存、平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和演化;基岩的三维结构控制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平原隐伏断裂对平原的地貌、基底形态起控制作用,对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些由三维地质结构控制的地下水子系统,隐伏断裂子系统以及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共同组成了北京平原区地质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造成的对人类生命,生产活动.财产、资源环境危害的地质事件。其成灾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人类活动)两方面。本文拟从自然条件的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易损性两方面研究北京地区的成灾风险,提出了地质灾害工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地温能资源蕴藏在地下岩土体内,其储藏、运移及开采利用均受到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严格制约。本文依据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气候、第四纪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map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国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了概略区划,共分为5个大区、16个亚区。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区新5孔岩心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由一套巨厚的冲洪积物构成,岩性岩相变化迅速,难以依据钻孔的岩性组合建立代表整个平原区地层层序,随着测年技术飞速发展,为建立长序定年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心,按照沉积物颜色、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和沉积构造等特点,将岩心划分为8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0~96.6 m为布容正极性世,96.59~246.8 m为松山反极性世,246.8~413.6 m为高斯正极性世;通过孢粉分析并结合华北地区新生代气候演化历史对比,孔深246.5 m处可作为Q/N的分界线,534.5 m作为N/E的分界线,803.4 m可以作为E/K分界的参考。以磁性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为主,以岩性地层学为辅的原则,对新5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研究,初步对新5孔岩心进行了新生代地层层序划分,将第四系划分为晚更新统、中更新统和早更新统。Q/N定位于248.4 m处,N/E定位于511.9 m处,E/K定位于804.1 m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平原区下伏的泥砂砾石层发现较早,但对其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对最新钻探资料的分析,经系统的古地磁样品测试,发现泥砂砾石层最早形成于上新世,距今约三百万年,这一时期的砾石层分布最广,厚度很大。此后更新世、全新世也有砾石层形成,但分布范围和厚度都显著减小。资料表明,上新世北京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不存在形成冰川沉积物的条件,此外第四纪的泥砾石层的分布和层位也与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不能对应。北京市平原区下伏泥砂砾石层具有泥石流成因的基本特点,综合各种资料分析,应主要是洪水泥石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