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4.
西起内蒙古百灵庙,东经温都尔庙到镶黄旗、东苏旗一带(北纬42°~43°范围内)。是习称的地台一地槽分界带或过渡带,赋存有铁、铜、金、铬、钨、锡和稀土等矿产资源。近年来,新的矿种和矿点又不断被发现。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古生代早中期这一带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一、古板块会聚带构造模式概述我们的工作区主要集中于东经112°~114°,北纬42°~43°之间(图1)。这一带的古洋壳残片的构造和消减杂岩系列可证实古板块会聚带的存在。笔者在另文里叙述了该带的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北缘断续分布着一条2000多公里的元古宙多金属矿带。西起狼山群、渣尔泰群、南口群,东至辽北汛河群、辽吉辽河上亚群以至朝鲜境内的摩天岭系均有代表性矿床、矿田和成矿带。矿床皆具层控性,矿化均富集于早一中元古宙地层下部的长英质碎屑岩、沉积一浊积页岩、区域性富磷碳层向白云岩或灰岩的过渡部位。含矿建造厚度大、旋回层次多,含矿性增强。相对深度大、低能的盆地是含矿卤水流集聚的部位。在构造上矿床多处于古裂陷带,特别是古隆起的两侧。多级构造盆地之二、三级盆地较之于陆坡坳陷盆地更利于较大型矿床保存。从而,笔者归结出基本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带,记录了自中生代以来陆缘内侧地壳构造发展的演化过程和特征。也反映了构造岩浆的形成机制。其中特别是玄武岩类,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在空间分布和成分变化上反映出了很明显的规律性。本文就作者所获得和已知的地质、岩石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着重探讨玄武岩类的形成特点及其与大地构造演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 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 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 ms、55.4 ms、56.0 ms、8.8μs和111.0μs,几何平均值为3.7 ms、35.6ms、36.5 ms、7.4μs和98.2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 ms、75.6 ms、77.3 ms、11.5μs和297.3μs,几何平均值为3.0 ms、57.8 ms、60.0 ms、10.0μs和217.9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 Intermediate Leader,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C(范围为0.1-5.0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C(范围为0.4-7.3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A(范围4.9-50.8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C(范围为1.4-12.4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km缓慢上升至10.5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km下降到6.0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相似文献   
10.
辽北下二台子群底都盘岭组火山岩年龄,经Rb-Sr测定为456±36Ma,属于盆地沉积建造.其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在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属弧后盆地沉积.辽北辽河群应属于古生代.其上部火山岩-碎屑岩组(盖县组)Rb-Sr等时年龄为238±8Ma,根据多方论证,辽东辽河群似不应出现在辽北地区,台槽界线应置于孟家寨-五家小堡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