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解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存在底层特征缺乏语义信息、像元级的检测结果存在“椒盐”现象以及监督分类中样本标注自动化程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像元词包特征和主动学习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熵率分割算法获取叠加影像的超像元对象;其次提取两期影像像元点对间的邻近相关影像特征(相关度、斜率和截距)和顾及邻域的纹理变化强度特征(均值、方差、同质性和相异性),经线性组合作为像元点对的底层特征;然后基于像元点对底层特征利用BOW模型构建超像元词包特征,并采用一种改进标注策略的主动学习方法从无标记样本池中优选信息量较大的样本,且自动标注样本类别;最后训练分类器模型完成变化检测。通过选用2组不同地区的GF-2影像和Worldview-Ⅱ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中2组数据集的F1分数分别为0.8714、0.8554,正确率分别为0.9148、0.9022,漏检率分别为0.1681、0.1868,误检率分别为0.0852、0.0978。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识别变化区域、提高变化检测精度。此外,传统主动学习方法与改进标注策略的主动学习方法的学习曲线对比显示,改进的标注策略可在较低精度损失下,有效提高样本标注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已经取得的盐构造研究成果,根据东营凹陷盐构造的发育特征,指出流体在盐构造发育过程的重要作用。东营凹陷沙四段含有大量膏盐和含膏地层,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盐构造特征。由于膏盐脱水作用会导致地层内部产生异常高压,而异常高压可以作为动力迫使流体向上流动继而在上覆地层产生水压力裂缝,流体上涌过程中可以带动盐类物质向上运动,因此认为膏盐脱水对盐构造形成发育有重要作用。基于膏盐脱水和超压流体作用,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段盐底辟构造发展史模型,分析了东营凹陷盐构造在流体作用下形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膏盐脱水在盐构造发育初期和中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黄河流域9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引导。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足迹深度、生态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等4项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9—2020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的足迹深度超过1;(2)2009—2020年,所有省区的生态利用效率指数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降幅最大,为57.55%;(3)2009—2020年,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4省区的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未超过1.05,均低于其余省区;(4)2009—2020年,甘肃省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均超过1,均高于其余省区;(5)2009—2020年,四川省和青海省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当可持续与轻微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其余省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轻微不可持续与相当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山东省和河南省常年处于相当不可持续,山西省在相当不可持续与非常不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结果较破碎,易产生椒盐噪声、监督训练过程中人工标注成本较高、训练样本冗余以及大量未标注样本信息未有效利用等问题,提出一种超像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利用超像素分割算法得到超像素对象,提取其光谱和纹理特征;引入并借助主动学习样本选择策略充分利用未标注样本信息,挖掘不确定性最大、最易错分的样本交由用户人工标注;为保证所选样本的多样性,加入基于余弦角距离的样本相似性度量,以减少样本间信息冗余,在减轻人工标注负担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分类性能。通过对2组不同场景的遥感影像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2种方法能够在标注少量训练样本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变化检测结果,且加入样本相似性度量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有效减少人工标注成本和训练样本冗余的同时,能够更快地达到收敛、提升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的特点、深井降水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应用效果表明,利用深井降水是安全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十二国样本的工业化、城市化与耕地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工业化、城市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相对贡献,从世界200多个国家中选取42个国家和27年(1982-2008)的时间段作为样本,运用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耕地增加、城市化发展对工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耕地增加、工业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从方差分解的结果看,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减少作用有限,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是耕地面积加速减少的必然条件;耕地自身冲击对耕地变化贡献占近70%,说明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外.  相似文献   
7.
从砂土路基液化机理人手,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对该地区路基砂土液化做现场振动试验,找出影响砂土路基液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因有土体的密实度、含水量和土体中是否存在软弱区;主要外因有荷载的大小、作用时间和荷载频率。并针对砂土液化的内外因,结合青银高速公路强夯处理案例展开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砂土路基液化机理人手,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对该地区路基砂土液化做现场振动试验,找出影响砂土路基液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因有土体的密实度、含水量和土体中是否存在软弱区;主要外因有荷载的大小、作用时间和荷载频率。并针对砂土液化的内外因,结合青银高速公路强夯处理案例展开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