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东川地区元古界地层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居南北向“康滇地轴”的中段。区内元古界地层发育完全,接触关系清楚,但地层对比中“同时异相”和“异时同栩”的问题确实难以解决,地层划分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自己在区内找矿勘探近30年的实践心得,特别是近年来在基础地质方面所获得的测试资料,试就对地层划分提供有关材料和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穿天坡铜矿床位于东川落雪老山与稀矿山之间,长300~420米.五十年代东川大规模勘探时,开掘了四个中段,近二千米坑道.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未开展综合研究,没见矿,做了无矿结论.苏联专家认为:“该地段火成岩不发育,故无矿”;队里也有人认为:“这儿的铜矿转移到铁矿里去了,所以无矿;若是有矿的话,过去打过那么多硐子怎么会一处都碰不到”? 七十年代,我队开展基础地质工作,认真综合研究;打破了“热液论”的束缚,总结出“东川式”铜矿的成矿规律,成功地指导了穿天坡的找矿勘探;使用合理的勘探网度和程度,以水平钻为主要手段,在两年内,以少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