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突破以往常规采用的平面图、剖面图和轴测投影原理等二维平面表述方法,以相山铀矿田中的某产铀区块为实例,利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通过地形模型构建、地层模型构建、构造模型构建等步骤,实现了研究区地质数据的三维实体化展示,并针对所建三维模型在找矿靶区圈定、矿山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地区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刚性块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40~50km,地壳稳定。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阿拉善地块发生构造隆升,块体周缘造山带发生构造活动,但块体内部宗乃山一沙拉扎山地区新生代期间为准平原化地貌,新构造运动不发育。综合分析阿拉善地区地壳稳定性和岩体发育情况,笔者遴选出宗乃山~沙拉扎山侵入岩带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备选场址的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相山铀矿田河元背地区实施的CUSD3钻孔,发现其深部存在晚期侵入到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凝灰岩、泥质粉砂岩中的流纹斑岩。利用激光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LA ICP MS)测得流纹斑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318±07)Ma (MSWD=041),晚于前人所测的鹅湖岭组碎斑流纹岩年龄。该流纹斑岩具有高硅、富钾、铝过饱和等特点,还表现出高场强元素Rb、Th、U、La、Ce、Nd和LREE富集,Ba、Nb、Sr、P、Ti等元素亏损以及δEu明显负异常的特点。锆石的εHf(t)值介于 -677~-1038之间,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C介于1 619~1 846 Ma,岩石的ISr值为0710 92~0712 01,εNd(t)值为-818~-919。其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特征与前人报道的碎斑流纹岩特征类似,暗示流纹斑岩与碎斑流纹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以上特征说明河元背地区流纹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造山运动碰撞后伸展阶段,为深部硅铝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山西部流纹斑岩的发现,可以推测该区或许存在一个次级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_i(0.7044~0.7055)、正ε_(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在相山中西部钻孔中揭露到的鹅湖岭组和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方面对比研究了这两套碎斑流纹岩.结果显示其矿物学组成较为接近,且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岩石富硅、高K2O低Na2O、低MgO;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总体一致,均为富集轻稀土的右倾式,鹅湖岭组碎斑流纹岩Eu负异常更为明显,指示其可能经历了更高程度的斜长石结晶分离作用,或源区残留有更多的斜长石;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轻重稀土分馏更为明显,可能与源区岩浆中的榍石、褐帘石和独居石含量有关;蛛网图上显示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i、P等高场强元素亏损,而Rb、Th、Nd等富集的特点.这些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两套碎斑流纹岩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年龄分别为132.4±0.7 Ma和131.9±0.8 Ma;通过计算测得鹅湖岭组碎斑流纹岩εHf(t)为-9.5~-4.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 470~1 787 Ma,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εHf(t)为-14.2~-8.1,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 704~2 087 Ma.以上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又有差别,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鹅湖岭组和打鼓顶组碎斑流纹岩的形成可能具有同源性,二者均是在早白垩世弧后拉伸环境背景下,主要由古元古代-中元古带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而形成,可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7.
李平  刘红旭  丁波  田明明 《中国地质》2018,45(4):720-739
西天山造山带内琼博拉地区的长条状岩体位于伊犁盆地南缘,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为厘定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机制,本文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琼博拉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30.5±2.2)Ma、(339.7±2.2)Ma、(351.2±3.0)Ma,为早中石炭世花岗岩,比伊犁盆地511矿床含矿砂体的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8±26Ma)老,表明该二长花岗岩体可能是该含矿砂体的一部分物质来源。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该二长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SiO_2(70.15%~73.38%)含量高,碱质(K_2O+Na_2O含量为6.32%~7.88%)含量较高,A/CNK(0.82~1.03)较高,表明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2)LREE(50.19×10~(-6)~87.92×10~(-6))相对富集,HREE(9.44×10~(-6)~12.08×10~(-6))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为0.71~0.97);(3)富集Rb、Th、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P和Ti等高场强元素;(4)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为0.7050~0.7082,143Nd/144Nd值为0.512217~0.512254,ε_(Nd)(t)为0.3~1.0,Nd模式年龄为1010~1098 Ma。二长花岗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岩石是由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地壳重熔形成的硅铝质岩浆混染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的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阿奇山花岗岩体为大型岩基,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上,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出比较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多次脉动形成的。结合锆石U-Pb测年及岩石矿物学证据,该岩体应为海西晚期(晚二叠世)板内伸展作用阶段形成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对研究区地壳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出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地区,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人已经对西天山及邻区以及阿尔金断裂带进行了大量中—新生代隆升-剥露的研究工作,但对东天山地区的研究工作很少。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期间的隆升-剥露过程是否具有均一性,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认识。为了获得东天山地区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信息,对吐哈盆地东南缘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构造位置采集的花岗岩、砂岩、火山岩样品年龄集中分布在81~53Ma,样品年龄记录了东天山地区晚白垩世—古新世发生的冷却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平均长度为13.60~14.36μm,接近于磷灰石初始径迹长度约14.5μm,表明径迹形成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退火作用。根据地温梯度计算得到东天山晚白垩世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约为4.31×10-2 mm/a。进一步的热史模拟表明,晚白垩世—古新世(80~50Ma)期间东天山地区经历了一次隆升-剥露事件;始新世以后(50 Ma),东天山地区地壳处于稳定状态,东天山隆起带现在的构造面貌基本继承了中生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