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天柱寨脚重晶石矿大精查,在寨脚-甲木冲一带老堡组顶部发现顺层产出的火山凝灰岩夹碳酸盐岩(灰岩)透镜,为重晶石海底喷流成因提供新的证据。通过钻孔岩心和露头沉积学特征观察,在重晶石矿床中见到丰富的滑塌构造、碎屑流构造和浊流构造,表明重晶石在喷流口初步堆积后,受到同沉积地质营力如地震、风暴作用形成震积岩,沿着斜坡向沉积盆地中心迁移并最终堆积成矿,形成大型、超大型的重晶石矿床。因此,重晶石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喷流沉积矿床,建立斜坡水下重力流扇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以往资料发现,贵州施秉下翁哨地区存在特高浓度镁铝榴石、铬尖晶石等自然重砂异常,且长期未能解释其来源及金刚石找矿指示问题。由于资料形成于"文革"时期,有人怀疑其可靠性,通过针对性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佐证了该异常的客观存在和以往资料的可靠性。镁铝榴石和铬尖晶石自然重砂含量水平实属罕见,异常区分布于高出现代河床200m的斜坡上部,残积于古河道砂砾石冲积层(?)中,矿物学分析未见重砂矿物明显的搬运磨蚀痕迹,电子探针分析分属于G9镁铝榴石和S5铬尖晶石,应主要来源于石榴和尖晶二辉橄榄岩,系载体母岩——钾镁煌斑岩就近风化残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黔东地区发现大量的钾镁煌斑岩体,具有区域椭圆状分布和局部带状产出的基本特征,据测年资料,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结合地史演化分析,经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和加里东期郁南运动及都匀运动等多期(幕)运动,在黔东钾镁煌斑岩区基底应存在类似于"江南古陆"区菱块状构造格架的地质构造条件,并因此而控制黔东钾镁煌斑岩区域椭圆状分布和局部带状产出。另据岩相古地理分析,黔东钾镁煌斑岩或应主要为基底构造控制下的"泥鳅钻豆腐"侵入模式,故而找矿勘查方向应主要和首先关注已知岩区的"攻深找盲"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洞铅锌矿床位于南华裂谷盆地之雪峰次级裂谷盆地,赋矿地层为震旦系陡山沱组,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少量为碎屑沉积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物以闪锌矿、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矿石结构主要有晶粒、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条纹状、角砾状、细粒浸染状、脉状,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化、硅化、重晶石化。硫同位素为δ34S在+135‰+229‰之间,碳同位素为δ13CPDB=-47‰-842‰之间;氧同位素为δ13OPDB=-1331‰-1464‰,成矿温度142℃255℃,属中低温成矿流体,铅锌矿床受地层、岩相及构造热液双重因素控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沉积改造型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沉积成岩和后期热液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大地构造条件特殊,其北西侧为扬子准地台(Pt),南东侧为华南褶皱带(Pz1).在该范围内大部分铅锌矿床分布在凯里—三都深大断裂带两侧,许多铅锌矿床具有“界面控矿”之特点.通过研究,这些控矿界面可划分为深大断裂界面、岩体侵入界面、硅—钙界面三种主要类型.各类控矿界面对铅锌矿床的区域成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天柱大河边超大型喷流沉积型重晶石矿床位于湘西-黔东南前陆隆起之雪峰-武陵逆冲褶皱带内,赋存于留茶坡组中上部的硅质碎屑岩地层中,重晶石矿床的北西边界为坪地断裂F1。为查明F1断裂对重晶石矿层破坏及保存情况,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工程部署,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并结合以往勘查成果,针对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坪地断裂F1开展系统研究,鉴别断层性质并探讨其对矿层的改造影响。结果表明,坪地断裂F1为成矿后断裂,具逆-右行平移性质,其在圭禄山地段错断了含矿岩系及重晶石矿层,垂直断距700~800 m,永发地区(钻孔ZK1205)至断裂F1下盘边界区域,含矿岩系留茶坡组内仍赋存厚大重晶石矿层,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杨光忠  罗邦良  杨贵龙  林泽渊  王文杰 《贵州地质》2022,39(3):245-250, 261
据《中国区域地质志·贵州志》(2017),寒武系九门冲组定义为有机质灰岩(偶)夹炭质粘土岩,天柱大河边地区寒武系划归黔东南地层分区的三都小区,牛蹄塘组—变马冲组乃至杷榔组—乌训组,因岩性均为炭质黏土岩及炭质粉砂岩而统称为渣拉沟组。天柱寨脚重晶石矿勘查所划分的“九门冲组”,主要岩性为炭质黏土岩夹0-8层(套)灰岩建造,厚度分别从几十厘米至1423 m不等,产出部位高低不定,而且灰岩建造普见典型的滑塌滑移变形构造,结合乌训组滑塌角砾岩建造中包含来自其相变地层——台缘相清虚洞组的鲕粒灰岩成分的地质依据,综合分析认为,“九门冲组”中的“灰岩夹层或建造”应为外来滑塌滑移迁入。建议将老堡组之上的牛蹄塘组—“九门冲组”—变马冲组合并为渣拉沟组。而杷榔组和乌训组因岩性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应予保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