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023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临近陆域资料,通过海陆对比、中生界层序地层建立、构造-沉积演化过程重塑,探讨中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和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存在2个超层序7个层序,中生代以来演化表现为晚三叠世前的被动大陆边缘基底、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拗陷、白垩纪活动陆缘断陷盆地;早期基底NE向格架控制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宏观含油气性,中生代两期构造演化造就了两套生储盖组合,基隆运动、渔山运动和雁荡运动控制早期油气的生成、聚集,龙井运动主要控制早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再成藏;继承性隆起(斜坡)闽江斜坡和"凹中凸"台北转折带是中生界油气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伦市长发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以丰富及较丰富为主,分别占长发镇总面积的37.49%和62.22%,区内缺乏B、Mo;研究区99.94%的土地为无风险(一等),0.06%的土地为风险可控(二等),风险可控土地主要受Cd及Hg元素的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以一等(优质)土地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9.66%;研究发现长发镇富Se土地资源面积19.25 km2,土壤中Se含量为0.4×10-6~1.4×10-6,平均值为0.44×10-6;长发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面积138.44 km2,占调查区耕地面积的99.84%,其中绿色富Se、绿色食品产地分别为18.53 km2和119.91 km2.  相似文献   
3.
华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深部岩石圈地幔性质发生变化,即克拉通发生活化作用.活化作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晚古生代至早侏罗世(至~170Ma),(2)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160~140Ma),(3)早白垩世至新生代(~140Ma以来).其中后两个阶段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及后撤导致华北东部深部的岩石圈地幔置换并引起陆内浅部的盆山耦合过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第一阶段,古亚洲洋俯冲和关闭引起华北北缘经历弧后拉张、碰撞挤压及碰撞后伸展等构造-岩浆活动,而且造成陆块边缘完整性的机械破坏和地幔性质的化学改造,成为后续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和岩浆活动的优先发生区;受华南陆块俯冲的影响,华北南缘也发生了类似的过程.在第二阶段,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及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剪切,引起华北北缘的两次近S-N向的挤压作用(燕山运动的A、B幕),近E-W向分布的陆缘盆地被晚中生代岩体和NE-SW断裂肢解为零星分布的盆岭省,岩浆作用由东北角向西迁移进入地块内部,同时郯庐断裂的性质由左行走滑转换为正断层,华北由早期的近S-N向的压扭性背景进入NW-SE向的弧后拉张阶段.第三阶段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地幔增生的关键时期,深部难熔的克拉通型地幔被饱满的大洋型地幔置换,实现岩石圈大幅度减薄后的小幅增生增厚过程;浅部的表现是岩浆作用持续向东南迁移,陆内岩石圈薄弱带优先发生伸展变形,包括在早白垩世(140~110Ma)中部带侏罗纪逆冲断层反转为正断层、郯庐断裂的持续拉张引起中地壳拆离和大渤海湾盆地的沉降;晚白垩世至今(110Ma~),中部山带发生断陷作用形成汾渭盆地和沁水盆地,大渤海盆地内部断陷形成盆-山相间的地貌特征,苏鲁造山带则发育莱阳盆地等.华北克拉通规模小并发育陆内薄弱带,是克拉通容易破坏的内因.具这种特性的克拉通容易受周边多个俯冲构造域和上涌软流圈物质的共同影响.晚中生代(~160Ma)以来,华北克拉通破坏主要表现为周边块体的俯冲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岩石圈减薄和浅部地壳滑脱,岩石圈薄弱带处(如中部山带)出现褶皱和逆冲,实现伸展背景下的局部挤压;俯冲板块后撤(~140Ma)则使上涌的软流圈回落形成岩石圈并实现地幔小幅增生置换(~125Ma)与伸展背景下浅部地壳断陷和成盆过程.因此,西太平洋板片俯冲和后撤是引起华北东部深部岩石圈地幔置换并导致陆内浅部盆-山耦合的外在动力来源,表明华北克拉通破坏是地块内部与地块边缘、深部过程与浅部盆-山耦合响应的综合地质记录,我们认为这也是燕山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山群岛 1965-2016 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 (Mean trophic level, MTL)、渔业均衡指数 (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 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 MTL 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 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 和 FiB 指数呈阶段性变化; (2) 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 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 在 15~19 年和 24~34 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 年为第一主周期,17 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星载SAR和GBSAR提取DEM的原理,利用GBSAR干涉影像提取目标区域的DEM,并将得到的DEM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得到的精细DEM模型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BSAR提取的DEM与三维激光扫描提取的精细DEM大体一致,且误差在较小的范围内,满足DEM提取精度要求,说明GBSAR提取目标区域的DEM是可行的,为GBSAR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义乌市国土资源局结合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责任落实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三勇三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自设的国土资源大讲坛等载体,充分发扬义乌改革精神,以大刀阔斧和改革创新之势,全面从严加强队伍建设,从日常管理、激励奖励、关爱慰问、考绩考核等多个方面研究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干部队伍管理体系,实行"科学化、精准化、人文化、信息化"的干部队伍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海洋工程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根据相关实践经验,从原则和依据、定位、生态空间和生态景观格局、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生态修复和补偿以及监测计划和保障等方面提出生态建设方案的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前、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设置方案的程序,并以案例项目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海洋工程项目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生态建设及其相关活动需重新定义、方案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无制度和规范保障以及方案编制缺乏整体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8.
正2月22日上午,尉氏县南曹国土资源所所长吕明阳正在处理公务,这时,只见一位年轻人吃力地抱着一只大纸箱推门而入。吕明阳抬头一看:"哟,这不是小库嘛,今天怎么得空来我这里啦。"吕明阳连忙起身,一边让座,一边倒茶。小库把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货运量的不断增大和列车的提速,针对铁路路基出现的病害进行快捷的检测方面的需求逐渐加强.探地雷达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手段,但其应用于铁路路基探测中,其探测记录易受轨枕等介质的强干扰反射所湮没.为了更准确地实现探地雷达在铁路路基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针对轨枕等高频噪声的方便、快捷、自适应的压制算法,降低了人工解译方法的低效率和主观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原理及实现方法并对铁路路基病害建模获得探地雷达仿真数据,提取探地雷达仿真信号同一采样点上不同扫描道的数据组成一维信号,将一维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并对固有模态函数重构,分析高频信号消除效果.其次,对探地雷达仿真数据所有采样点依次行经验模态分解并对固有模态函数重构从而压制轨枕等的高频噪声.最后,将车载雷达实测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压制噪声,得到了压制强噪声后的雷达图像.处理结果表明:车载雷达原始数据经过经验模态分解的压制噪声处理后,干扰信号被降低,提高路基病害的弱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因此,经验模态分解能压制轨枕等强干扰信息,便于铁路路基病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由于IGS最终星历需延时12 d才会在其中心发布,不能满足应急保障的需要,因此提出了使用超快速星历IGU进行GAMIT高精度基线解算的方法。分别采用IGS最终星历和IGU超快速星历对GPS控制网基线进行解算。结果表明,使用IGS最终星历和IGU超快速星历解算的中长基线坐标分量差值不超过2 mm,可满足特定情况下高精度快速解算基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