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 :50 000 地质填图资料,对天桥沟—黄羊川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该断裂带可分为逆走滑( 左旋) 的天桥沟断裂段和正走滑( 左旋) 的黄羊川断裂段,其主要活动时期是晚更新世,滑动速率为4 ~5 m m/a .全新世早期,该断裂带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其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距今0 .759 ×104 ~1 .02 ×104 年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调查资料表明,伴随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地震断层。本文研究了该区地震断层的分布规律、类型以及与先存断裂的关系等,同时对研究区不同地段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4.
5.
依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大震 (MS≥ 7)、大震形变带、活动断裂和活动构造体系的资料 ,以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力学、地震地质学、现代地震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线 ,对该区内大震的“共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有三维空间动态的区域地壳现今构造形变系统的新概念 ,并对该区内地震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  相似文献   
6.
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断层活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造地貌能反映断裂的结构变形特征和断层的活动强度。便如断层陡坎的高度、长度和坡度以及断层陡坎的连续程度。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断层段内每个段落断层陡坎的F(C),F(D),F(LR),F(SR)值的特征。在这篇文章结尾,还讨论了冲洪积扇特征对以活动强度的反映。从地貌统计结果来看,发现在榆木山断裂的中间部位冲洪积扇体坡度最大,从中间向两侧中洪积扇扇体坡度呈减弱趋势。文中还给出了断层陡无坎变形的测量结果,冲洪积扇扇顶热释光年龄和断层滑动速度。从分析结果来看,榆木山北缘断裂可以细分为三段,东段(梨园小口子-排路口)、中段(排路口-芦泉河)和西段(芦泉河-李家山子)。  相似文献   
7.
漳县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段古地震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该段断裂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在全新世早期和中期各发生一起古地震事件,其大震重复间隔为5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依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大震(Ms≥7),大震形变带、活动断裂和活动的构造体系的资料,以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力学、地震地质学、现代地震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线,对该区内大震的“共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三维空间动态地壳现今构造形变系统的新概念,并对该区内地震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上寺地表破裂带及其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描述破裂带几何形态、展布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对上寺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上寺地表破裂带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破裂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