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Landsat5 TM1、TM2、TM3、TM4、TM5和TM7等图像数据,经预处理后进行植被指数提取和主成分分析,生成13个波段数据集;并用最优指数法(OIF)选取目视解译波段,运用最大似然法(MLC)和线性光谱分解法(LSU)对华北平原农区河北省文安县2007年5月的杨树林地面积信息作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2.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鸾  张颖  李秀彬 《中国岩溶》2017,36(4):492-500
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模型,评估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演变过程,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对黔桂岩溶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冲突呈增强趋势,综合指数从0.09增长到0.30;(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该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时段Ⅲ压力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量的Global Moran’s I指数为0.317 9、0.473 3和0.185 9,时段Ⅱ的Global Moran’s I值均大于时段Ⅰ的值;(3)就局域空间自相关而言,热点区、次热区趋向集聚于以贵阳市为龙头的黔中城市群、黔西南州、南宁市及其周边区域,冷点区、次冷区连片分布于黔桂峰丛洼地及其周边偏远山区。因而,建议在黔桂岩溶山区城镇化、工业化加速阶段,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土地利用冲突,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定山地和山区类型是认识山地、因地制宜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为山区分类开发、分类施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滑动窗口尺寸,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对SRTM进行处理以获取山地坡度、起伏度,并提取了黔桂喀斯特各类山地空间范围和规模,以此对县级层面黔桂喀斯特山区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结论如下:①二次使用均值变点法确定移动窗口面积与平均地形起伏度拟合的对数曲线拐点,其表征的是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移动窗口面积为6.50 km2。②黔桂喀斯特山地占比大,山地与非山地面积之比约为89:11,且山地省际空间分异明显,贵州喀斯特山地以中山、中低山为主,占贵州部分的57%;而广西喀斯特山地以丘陵为主,占广西部分的59%。③黔桂喀斯特山地区均为山区县,其中,18个纯丘陵县、10个半山区县、15个准山区县、21个显山区县、32个整山区县。整山区县个数多,多分布于乌蒙山区和黔桂峰丛洼地山区,多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黔桂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山区森林恢复措施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两方面测度了森林转型特征,并采用SPSS和地理探测器等技术手段,从自然环境因子、社会经济环境因子2个方面分析了森林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5年,黔桂岩溶山区林地面积增加了673.5 km^2,总体上呈现U型曲线变化特征,即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转折时点为2000年,黔桂岩溶山区正处于森林转型的后一个阶段——林地面积净增加的阶段。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到最近河流的距离、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等6个影响因素对森林空间形态转型的贡献率最大。(2)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极高覆盖度增幅最为明显,面积为154173.71 km^2。其他植被覆盖度等级在25年间均呈减少趋势,植被生态总体处于恢复过程中,其等级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森林功能形态转型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年均温度、夜间灯光亮度、海拔和年均降水量是森林功能转型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从森林在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上的转变趋势来看,未来生态建设应从促进森林面积空间扩张为主向提升森林质量的内涵建设为主转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必要性,梳理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基于远程耦合模型的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探讨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变过程、驱动机制、管控模式、影响评估四点研究内容;最后提出了实证研究思路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Landsat5TM遥感影像、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3S技术提取了案例区河北省文安县1995~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了杨树扩张的时空格局;并从农户杨树种植决策行为视角,运用数理统计、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杨树扩张占地的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杨树林地扩张幅度大、速率快。(2)杨树扩张所用土地92.14%来源于耕地,"杨上粮下"现象突出。(3)杨树扩张速率的空间差异显著。杨树扩张受生产要素、土地产品市场及政策因素的综合驱动,其中劳动力因素和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4)非农从业人员比率和农民年人均收入越高,杨树扩张速度越快。在劳动力由富余转为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农户为提高经济收益,倾向选择耗工少,劳动生产率较大的杨树,是杨树扩张占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