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江苏地质》2014,38(2):293-297
从淮河江苏段与地下水含水层关系出发,认为淮河河床切割了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动力特征表明地下水接受了淮河水的补给。从水质研究的角度印证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将淮河水与潜水、微承压、承压水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印证了微承压、承压水与淮河水同源。  相似文献   
3.
江苏平原地区(淮河流域)潜水碘含量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谷小溪 《地球学报》2014,35(2):211-216
本文通过工作区潜水碘含量的分布特点,与所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对地下水中碘的控制因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前人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成正比的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无固定关系,但有机质有助于促进水溶性碘的增加,相似水文地质条件下成正比;地下水径流条件对潜水碘含量影响重大,径流条件较好的丘陵、岗地往往较低,地势低平、径流条件较差的洼地和泛滥沉积区往往为高碘地区;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碘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成正比;碘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地下水中的浓度较为稳定,随时间、开采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效应及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从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三个方面说明了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淮河水污染对环洪泽湖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演变规律,选择位于盱眙北部平原地区鲍集作为地下水污染试验区,并在面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淮河地表水常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资源十分丰富,环洪泽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铁锰离子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中铁、锰离子含量一直较高.本文在总结现有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Eh测试、矿物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成果,对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含水介质及土壤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系统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是造成该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含量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开采力度,改善浅层地下水的循环交替速度有利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北部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磊  龚绪龙  陆徐荣  张岩 《中国地质》2015,(4):1161-1169
为研究连云港北部地区地下水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集测试了63件地下水样品,分析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氟的质量浓度呈现出随着地下水流动而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高氟地下水分布于海湾低平原及平原洼地。HCO_3~-质量浓度高的弱碱性水化学环境是促进氟富集、并增强其从沉积物向地下水中转化的主要因素。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演化的结果,矿物溶解-沉淀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控制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地区地下水有机分析日前通过质量评审。4月中旬,“2008年度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样品有机分析质量评审会”在南京召开,此次评审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组织,邀请了来自中国计量院、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5位国内一流有机分析专家以及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负责单位专家担任评委。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长三角和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地区的地下水有机分析质量以高出第二名5分的好成绩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0.
某岩溶水源地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源地的岩溶水是北方一大型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为了解该区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某岩溶水源地76组地下水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检出10种有机氯农药组分,检出率最高的是β-HCH,为11.84%;有机氯农药的检出质量浓度为0.96~63.77ng/L,平均值为13.50ng/L,远小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在丰水期,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组分较多,检出质量浓度总体上是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补给区高于径流区和排泄区,并且质量浓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变大。地下水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于早期使用的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γ-HCH则可能来自于开采井附近农药厂排放的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