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冀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生产基地,剧烈的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导致浅层地下水中Fe、Mn、Cr、Pb等离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尤其是铁离子含量最高可超饮用水标准5~10倍。为定量刻画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来源,2017年5-9月在冀东平原滦河中下游典型区内连续采集5期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以铁离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Fe~(3+)离子来源于上游工矿企业、包气带中Fe~(3+)离子的迁移和Fe~(2+)离子的转化,这三种来源在2017年5月对地下水中Fe~(3+)离子的贡献率分别为2.29%、41.8%、55.9%;6月贡献率分别为4.48%、52.58%、42.95%;7月贡献率分别为9.2%、31.55%、59.25%;8月贡献率分别为0.04%、31.43%、68.53%;9月贡献率分别为10.63%、45%、44.37%。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中Fe~(3+)离子主要来源于包气带内Fe~(2+)离子和Fe~(3+)离子的迁移转化,上游工矿企业对其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地热资源主要以中低温水热系统为主,对于其中深部的控热过程及条件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本次研究综合重力及广域电磁法对研究区的断层及凹陷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解译,推测出5条主断裂和10条次级断裂,并划定出凹陷区的分布范围。泉州官桥地区的对流型地热资源是储热岩体、导热断层和保热盖层的“三元”聚热模式。根据该聚热模式,一级断裂F31与F8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一级地热勘探靶区,GQ-F2与GQ-F3和GQ-F4、GQ-F7与F29、F1与F30、GQ-F10与GQ-F11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二级地热勘探靶区。在一级地热勘探靶区内布设的DR02孔显示,0~300m深度水温增速由快至慢,300m深度以下温度稳定在48℃。利用地热验证钻孔检验了聚热模式及圈定靶区的可靠性,这对于泉州官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泉州官桥地区地热勘探靶区及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晨明  刘春雷  李亚松  郝奇琛  曹胜伟  董岩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8-67050008
福建省地热资源主要以中低温水热系统为主,对于其中深部的控热过程及条件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本次研究综合重力及广域电磁法对研究区的断层及凹陷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解译,推测出5条主断裂和10条次级断裂,并划定出凹陷区的分布范围。泉州官桥地区的对流型地热资源是储热岩体、导热断层和保热盖层的“三元”聚热模式。根据该聚热模式,一级断裂F31与F8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一级地热勘探靶区,GQ-F2与GQ-F3和GQ-F4、GQ-F7与F29、F1与F30、GQ-F10与GQ-F11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二级地热勘探靶区。在一级地热勘探靶区内布设的DR02孔显示,0~300m深度水温增速由快至慢,300m深度以下温度稳定在48℃。利用地热验证钻孔检验了聚热模式及圈定靶区的可靠性,这对于泉州官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九龙江河口地区地面沉降情况,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 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er, PS InSAR)技术获取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信息和演变规律,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水文地质调查监测资料对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 InSAR和PS InSAR两种方法均发现在研究期间九龙河口地区地面整体呈现出沉降趋势,SBAS InSAR监测结果发现研究区沉降速率为6.2 mm/a;研究期间该区域的沉降中心持续扩大且沉降量呈增加趋势,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250 mm以上,主要分布在浮宫镇中南部地区、海澄镇、东园镇中南部地区、角美镇和榜山镇东南部地区;该区域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养殖,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淤泥层发生固结排水、压密,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5.
陆晨明  张传恒  范启超 《地质论评》2016,62(5):62051272-62051276
正液态不混溶(liquid immiscibility)作为最重要的成岩成矿机制之一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罗照华等,2007)。但是,自从阿波罗11号采集的月岩中首次发现自然条件下硅酸盐液态不混溶现象(Roedder et al.,1971)以来,地球火成岩中成规模的液态不混溶现象并不多见,涉及液态不混溶过程的论述大多数是基于其最终产物的解释。笔者等于2016年3月在贵州省梵净山地区(图1)进行野外地质工作中发  相似文献   
6.
燕辽地区雾迷山组下、中部主体属海进阶段的层序旋回,以发育对称型相序组构为特征,但上部表现为强迫型海退过程,层序旋回特征未有精细的研究。为此,笔者等选择京西永定河庄户洼剖面的雾迷山组第4段开展系统的沉积微相、沉积相序和层序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用以恢复沉积相和划分副层序类型,并通过碳、氧同位素组成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庄户洼剖面中共识别出九种岩相,不同岩相反映了特定的水深、地形和生物条件,其δ~(13)C值和δ~(18)O值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古温度T值增大,δ18 O值和古盐度Z值减小,反映海平面上升;反之则指示海平面下降。研究表明,强迫型海退过程中的层序旋回为不对称相序组构,从潮上带至潮下带其副层序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微层序的主要叠加方式也由1∶4向1∶2演变。因此,雾迷山组第4段层序旋回的相序组构与典型的"雾迷山组旋回"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转折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 受重金属含量影响,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面临巨大生态风险,然而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 通过采集泉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元素含量及粒度分析归纳出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使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湾内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进一步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及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不同重金属主要来源。【研究结果】 在晋江与洛阳江交汇处出现沉积物粒度低值区,易于重金属富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为Hg>As>Cd>Pb>Zn>Cu>Cr>Ni。湾内沉积物整体处于中度生态风险状态,Cd对生态风险贡献程度最高(37.90%),其次为Hg(29.38%)。Cr与Ni主要源于母岩风化,Cu与Zn、Pb受母岩风化影响及矿山冶炼的共同影响,Cd与As分别主要源自近岸污水排放与燃料燃烧,而Hg的来源较为复杂。研究区表层重金属主要来源依次为矿山冶炼、母岩风化、污水排放以及燃料燃烧,贡献率依次为33.95%,31.16%,22.26%与12.21%。【结论】 陆域物质随地表径流的输送对泉州湾表层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风险,未来需要特别加强对不同介质中Hg的归趋及环境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群沉积地质特征与原型盆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梵净山群出露于江南造山带西北端,为一套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其上亚群主要由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组成,自下而上划分为铜厂组、洼溪组和独岩塘组。铜厂组主体由浊积扇相和盆地相组成,洼溪组则主要由浊积扇扇中、扇根亚相组成。进一步的沉积相序研究揭示,自回香坪组至铜厂组、洼溪组,沉积环境总体呈一先海进、后海退的沉积旋回,显示裂陷扩张过程。铜厂组和洼溪组浊流成因的小型斜层理位态研究揭示,前积层优选方位指向北、北东,证实沉积物来自其南,向北扩散。浊积砂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石英含量占23%~34%,且主要为单晶石英,而长石含量占14%~23%,岩屑含量占39%~50%,岩屑以火山岩屑为主。骨架颗粒统计图解揭示其物源为岩浆弧。基于上述,并结合回香坪组火山岩大地构造属性研究,提出并确定梵净山群上部碎屑岩系的原型盆地形成于弧后裂陷,板块构造环境为初始边缘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