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京津冀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地温梯度普遍大于2.5℃,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在3500m以浅,地热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京津冀地区雁翎潜山带雾迷山组储层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储集空间复杂,测井识别较为困难。本文作者基于野外观察,结合岩芯、薄片、常规测井、物性数据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储层进一步划分为裂缝型、孔洞型、复合型和洞穴型4种类型,建立不同类型储层的测井识别标准,并运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系统识别,提高储层预测效率,在前期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以裂缝型储层和复合型储层为主,孔洞型及洞穴型储层发育较少;基于决策树的储层类别方法识别正确率可达85%以上,数学模型得出的计算孔隙度相对误差为25%,计算渗透率误差在一个数量级以内,符合数据精度要求,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近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因此从2000年至今相关单位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修复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鱼类增殖放流统计数据作出分析,对比放流资金、放流数量、放流物种等变化趋势得出:2017—2021年主要在浙江近海12处重要的增殖放流海域投放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等16种海洋鱼类,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1 285.9万元,投放海洋鱼类苗种共计46 799.8万尾,其中标志鱼投入共330.1万元,放流苗种48.8万尾。调查和文献报道显示,增殖放流对增加浙江近海海洋鱼类生物资源量、恢复海洋鱼类群落结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和相关文献梳理了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科学规范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不同地理尺度因素对驱动微型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相对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10月调查了中国北方14个砂质潮间带的砂栖纤毛虫群落。研究结果如下:(1)检获纤毛虫105种,隶属26目65属,按丰度优势依次为帆口目、小胸目和环毛目;(2)黄海、渤海两区域的环境因子存在显著差异,但纤毛虫群落组成趋于相似;(3)偏Mental分析显示,环境条件较空间距离在纤毛虫群落组成的驱动中更为重要,其中盐度、粒度和海滩坡度是解释纤毛虫空间分布的最优环境因子组合,而潮差和溶解无机氮含量是次要影响因子;(4)沿海区域微型生物的强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环境异质性影响。综上,由于沿海生态系统中微型生物受到更少扩散限制,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比空间距离更重要。本研究为海洋微型生物地理学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制定沙滩管理和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