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南华系及古生界地层。梵净山群已强烈褶皱,被青白口系板溪群角度不整合覆盖。浅色白云母花岗岩侵位于褶皱的梵净山群中;锆石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38.5±1.5)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A/CNK值〉1....  相似文献   
2.
黔东北印江合水和石阡乌谷溪的小溪组中发育良好的遗迹化石,经鉴定共计有5个属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isp.,Rusophycus isp.,Planolites isp.,Gordia isp.和Phycodes isp.。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该组合属于Cruziana遗迹相。结合2个剖面的沉积构造和砂岩粒度分析结果,认为小溪组的沉积环境为相对安静的平均低潮线以下的临滨带。  相似文献   
3.
系统描述了发育于广西六景、贵州独山、贵阳乌当泥盆纪3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Chondrites的产出特征,结合华南泥盆纪其他5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的Chondrites资料,对Chondtites的寄主岩系颜色分级、遗迹组构、潜穴直径、遗迹属种的综合研究表明,只有寄主岩系为深灰色-黑色,岩性为灰岩、泥灰岩,潜穴直径小于1 mm,无其他遗迹化石共生时,Chondrites才是贫氧环境标志性遗迹化石的新认识,而个体粗大的Chondrites常发育在常氧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湖北黄石新下陆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中6个属的遗迹化石: Helminthopsis, Palaeophycus, Phycodes, Planolites, Rhizocorallium, Scalarituba,确认上述遗迹化石属于Cruziana遗迹相,依据风暴沉积及遗迹化石的组合推断嘉陵江组沉积序列是正常潮坪、浅海陆棚、浅水蒸发岩的沉积旋回.黄石地区的遗迹化石与美国西部弗吉尼亚早三叠世早期到晚期的演化特征以及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遗迹化石所显示的演化特征颇为相近,这一耦合现象可能与生物-环境的系统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江南造山带位于华夏与扬子地块之间,发育大量新元古代火成岩,是研究地球早期壳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板块演化研究已初具雏形,但对其西南段构造演化还争议不断,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构建与区域地质特点吻合的岩浆活动年代学格架。本文以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为研究区,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填图结果,针对侵入于梵净山群(沉积时代850~830 Ma)中的基性-超基性岩样品开展原位锆石年代学研究。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侵入于梵净山群的3个辉长岩体结晶年龄分别为813 Ma、804 Ma、748 Ma。结合前人发表数据,提出梵净山地区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晋宁Ⅰ期(850~825 Ma)、晋宁Ⅱ期(820~750 Ma),分别对应于梵净山期、下江期盆地演化。该岩浆岩年代学格架与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吻合,形成了完整的新元古代沉积-岩浆活动记录。这套沉积-岩浆组合的大地构造背景尚不明确,需要通过大地构造相分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及邻区加里东运动的表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里东运动对黔东南地区的沉积格局、岩浆活动、变形变质影响明显,形成了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地区是加里东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西至黔东地区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下伏地层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早期的沉积反映出在构造高位区缺失沉积物,为剥蚀区,而在构造高位区的东、西两侧出现了泥盆纪早期的沉积,为坳陷区;接触界面的特征表现为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下古生界的变质程度从明显至不明显,从紧闭型阿尔卑斯式褶皱至开阔型阿尔卑斯式褶皱。同样,从广西罗城—龙胜向东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该地区加里东运动的中心位置为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一线,是该地区加里东期造山带的中心,在区域上可能向北东方向沿桃江、景德镇一线延伸,是南华裂谷海槽萎缩、消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原划入中志留统"回星哨组"(S2hx)上部数十米厚的石英砂岩夹粘土岩的沉积环境分析方面所做工作较少,通过分析合水剖面"回星哨组"上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物粒度资料,并结合其他沉积构造,识别出海滩环境的亚环境临滨—前滨带海水逐渐变浅的两个沉积旋回序列。  相似文献   
8.
贵州梵净山群沉积时代——来自原位锆石U-Pb测年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梵净山地区地层出露完整,构造关系清楚,是研究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该区区域角度不整合面之下地层称为梵净山群,分为7个岩性组,中部出现大量火山岩,形成一个完整的盆地沉积记录。对该区梵净山群地层中的火山碎屑岩夹层及细碎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年工作,结果显示,两件火山碎屑岩锆石平均U-Pb年龄分别为832 Ma(铜厂组)和851 Ma(余家沟组);另外两件余家沟组细碎屑岩中锆石原位U-Pb测年结果比较接近,平均年龄分别为845 Ma和849 Ma。结合前人数据可以比较精确限定梵净山群的沉积时限在855~815 Ma之间。该时段的上限精确限定了武陵/四堡运动界面的时限,为江南造山带不同部位地质事件的合理对比、了解江南造山带地质事件的时空迁移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对该地区影响明显,形成了中、晚元古代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贵州梵净山北及湖南大庸、岳阳、平江地区是武陵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南东方向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变化,表现为上覆地层从缺失区至沉积区,接触关系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中元古代地层的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 反映出该地区武陵运动的中心位置为贵州梵净山、湖南大庸、岳阳、平江一线,是南华狭窄洋盆萎缩、消亡,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的汇聚碰撞形成华南板块,中元古代该地区洋陆转换历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南泥盆系6条剖面(四川北川甘溪、广西横县六景、广西桂林杨堤、贵州独山大河口—白虎坡、贵州贵阳乌当、四川广元后高坪)的遗迹沉积学系统研究,鉴定和描述遗迹化石15属24种,包括Arenicolites carbonaria,Arenicolites isp.,Chondrites cf.intricatus,C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