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的石炭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二十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交通困难的空白地区和边远地区作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六十年代初对西北祁连山、天山、内蒙古和兴安岭等地区进行了地层研究,近年来对准噶尔——阿尔泰、博格达山、北山以及黑龙江北部的石炭系都开展了调查研究。证明上述地区的石炭系,无论生物群面貌或地层发育的情况都和华南区或华北区有显著的不同。我国一向非常重视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特别是对喜马拉雅的珠穆朗玛峰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3.
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争论由来已久,问题复杂,其根源在于泥盆系(Murchison&Sedgwick,1842)和石炭系(Congbeare&Phillips,1822)最初建立在英国的不同地区.由于英国露头剖面差,从而导致在法国和比利时建立了两个系的各个阶,并将泥盆纪的法门阶和石炭纪的杜内阶确立在不相连系的两个地区.自1927年第一届国际石炭系会议以来,石炭系下界多次修订,但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4.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1):11-26,101,104
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是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重要研究地区。首次系统的孢粉地层学研究,共发现60余属、18O余种孢子和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规律,可划分出10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石炭系8个带,下二叠统2个带。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组合带可与甘肃靖远和华北地区同时代孢子带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前苏联有关孢子带对比。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带的研究不仅有重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石炭系和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华北地台和祁连褶皱带之间关系以及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1,(1):1-10,12,119
本文首次报道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发现的丰富的化石孢子研究结果。在王家店组除孢子外,还发现少量疑源类(Acritarchs)和虫颚化石(Scole-codonts)。本文图示14个孢子属,23种和变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孢子带,下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上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letes explanatus(LE)带。 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孢子带可以与华南和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孢子带比较,同时可与西欧(Clayton et al,Higgs et al. ,1987)晚泥盆世晚期的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和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atus(LE)带比较,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斯特隆阶(Stru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6.
辽东地区早石炭世晚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高联达,范国清(地矿部地质研究所)(辽宁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辽东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石炭系重要研究区之一。1926年李四光等创立本溪系,该地层化石经李四光(1926)、赵...  相似文献   
7.
高联达 《贵州地质》1993,10(1):45-53
本文首次报道贵州独山地区翁项群上部发现的丰富的孢型化石研究结果,共发现孢子5属,8种和变种,疑源类15属,22种和变种(包括未定种),其中疑源类2个新种,Domasia dushanensis,Pterospermella minutum。通过孢型化石研究,确定翁项群上部为中志留世,相当西欧卢德洛统(Ludlovian)。根据孢型化石研究,讨论了翁项群上部古地理,古气候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藏南昂仁县贡久布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中发现泥盆纪孢子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河南省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粉砂质板岩中发现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少数疑源类(Acritarchs)和极少数几丁虫(Chitinozoa)化石.该化石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和北美中泥盆世早期的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有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相当于西欧艾菲尔期(Eifelian).  相似文献   
10.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