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江西冷水坑铅锌矿床是武夷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矿区内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62.0±2.0)Ma,岩浆分异程度较高,具有高SiO2(69.46%~75.52%)、高K2O(K2O/Na2O>3.22)、强过铝质(ASI=1.20~1.96)的特征。岩体发育较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Nb、Ta、P、Ti。全岩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冷水坑含矿花岗斑岩具有极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4005~0.76518)与低的εNd值(-11.48~-10.78),锆石Hf-O同位素测定值变化范围较小,176Hf/177Hf介于0.282317~0.282460,具有负的εHft)值(-12.39~-7.62)和相对较高的δ18O值(7.23‰~8.81‰),指示岩浆主要来自于成熟地壳,可能起源于北武夷地区变质基底,源岩为基底变质岩,这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挤压背景下的地壳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
龚雪婧  杨竹森  庄亮亮  马旺 《矿床地质》2019,38(6):1365-1378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北侧Pb-Zn-Ag-Mo成矿带中规模最大且最为典型的与斑岩系统相关的铅锌矿床,发育有多种矿化样式。本次研究选取该矿床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研究,发现其中Fe含量不高,不属于高温铁闪锌矿,以富集Cd、Mn、Co,而贫In、Ga、Ge、Se、Te为特征。闪锌矿In/Ga值、In/Ge值及Zn/Cd值指示纳如松多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且属于热液型矿床的范畴。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指示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来自于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和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斑岩岩浆系统。  相似文献   
3.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北侧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典型矿床,文章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矿区石英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此调查其岩浆源区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并试图探究其成矿潜力。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85.2±1.1)Ma,早于矿区内大规模成矿事件,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岩锆石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亏损、HREE富集的左倾配分模式,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特征,δEu变化于0.06~0.36之间,δCe变化于5.85~248.22之间。石英闪长岩的锆石176Hf/177Hf分布于0.282 679~0.282 766之间,εHf(t)值变化于-1.44~1.7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集中于679~804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集中于1047~1245 Ma之间。综合分析显示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来自于地幔和地壳2个不同的源区,并结晶于陆壳环境。纳如松多铅锌矿区石英闪长岩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除个别点外均低于100,且δEu集中于0.04~0.22之间,远小于0.4,为还原性岩体,由此推断石英闪长岩还原性的岩浆岩特征可能是其未能具有成矿能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具有低SiO_2、富MgO、CaO的特征,含10%~15%的角闪石,为准铝质、分异程度较低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岩体发育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9 13~0.709 68)与负的ε_(Nd)(t)值(-5.8~-5.2),Pb同位素的~(206)Pb/~(204)Pb为18.6091~18.6438,~(207)Pb/~(204)Pb为15.6900~15.6986,~(208)Pb/~(204)Pb为39.2116~39.2225,指示岩浆可能为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阶段产生的岛弧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一种可能的成因模式为:晚白垩世,随着雅鲁藏布江板块向拉萨地块之下俯冲,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到地壳后,诱发了岛弧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中基性的纳如松多石英闪长岩,其形成可能是晚白垩世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块在回转初期的岩浆活动响应。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矿产勘查逐渐转向“绿地”、深部和覆盖区的大背景下,急需成矿理论的指导。20世纪末提出的成矿系统概念由于其强大的区域成矿预测功能,引起了矿业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成矿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然后讨论了成矿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探测和识别方法,最后结合笔者近年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开展的多尺度探测,讨论了陆内典型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地壳结构和地球物理响应,并对成矿系统概念在成矿预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主要结论:(1)成矿系统是由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所有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基本组成单元包括“源区”、“通道”和“场所”,每个组成单元都包括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2)矿床是成矿系统多尺度深部过程耦合在某一“点上”的“结果”。成矿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对地壳和岩石圈地幔进行了强烈“改造”,留下各种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痕迹”,这些“痕迹”改变了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具有很好的可探测性;(3)基于长江中下游多尺度探测结果,提出了陆内典型成矿系统“源区”形成过程、控制岩浆/流体迁移的“通道”和物质沉淀场所的新认识;(4)在地学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成矿系统和基于成矿系统的多尺度成矿预测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湖塘矿床为近年来赣西北发现的超大型钨铜多金属矿床,其钨资源量达到了超大型规模,与南岭地区典型的钨矿床相比,大湖塘矿床缺乏应有的钨锡、钨钼元素组合,而以钨铜元素组合为特征,铜资源量达到了大型规模。钨、铜为2种地球化学性质迥异的元素,其在同一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可能存在不同来源端员的混合。笔者测定了大岭上、大岭上东南部大雾塘矿区的一矿带以及平苗与成矿有关的岩体的全岩及矿石铅同位素,利用铀-铅同位素体系特征将本次测定的全岩铅同位素数据中铅发生丢失的样品进行剔除,然后分别将同位素比值投入不同的铅构造模式图解中,发现大湖塘全岩及长石铅数据主要分布于上地壳与地幔之间,可能还有下地壳物质混入。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组分来源信息,使用了铅同位素全方位对比法,对比了包括矿石铅、区内出露岩浆岩、区内及邻区相关地层、推测可能出现的岩石端员组分及本次测定的大湖塘矿区成矿岩体的全岩及长石铅同位素值。结果表明,大湖塘成矿岩体来源于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深熔作用,成矿物质主要为岩浆来源,其中铜主要来自新元古代变基性岩,钨主要来自元古代地层;其构造动力学背景可能受九瑞地区地壳加厚、拆沉远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