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1073篇
地质学   767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8篇
  1948年   8篇
  1947年   8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复杂,对该区域深浅结构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和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研究区内重力异常进行了垂向和横向构造分析.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成像结果显示高低转换带的倾角、倾向与地质上的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黄河断裂分布吻合较好,贺兰山西麓断裂与贺兰山东麓断裂汇交深度约18 km,银川断裂与黄河断裂汇交深度约25 km;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成像结果表明正谊关断裂、贺兰山西麓断裂、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为上地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青铜峡—固原断裂以及黄河断裂为下地壳断裂,且这三大断裂可能分别是阿拉善地块东南边界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界;1739年平罗M 8.0古地震震中与银川断裂在重力剖面深度约15 km汇交,其垂向高低梯度为强变形带,同时古地震震中位于重力正负异常转换部位的低值区,据此可推断此次古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银川断裂.这些结论可提高对贺兰山—银川地堑及邻区地质结构的认识,为该区地壳动力学过程及强震的孕震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Uncover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finding critical factors which harbor significant fractions in govern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main key questions in coastal marine systems.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s of virio-and bacterioplankton in trophic coastal areas, we used flow cytometry to investigate the abundance of virio-and bacterioplankton covering 31 stations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total virus(TV) in winter(~2.29×10~8 particles/mL)was slightly lower than in summer(~3.83×10~8 particles/mL). The mean total bacterial abundance(TB) was much lower in winter(~2.54×107 particles/mL) than in summer(~5.43×10~7 particles/mL). Correlation analysis via redundancy analysis(RDA) and network analysis among virioplankton, bacteri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vealed that the abundances of viral and bacterial subpopulations depend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winter, only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bundances of virio-and bacterioplankton. In summer, in addition to temperature, both salinity and nutrient(SiO_2) had a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virioand bacterioplankton. Our results showed a clear seasonal and trophic pattern throughout the whole water system, which revealed that temperature and eutrophication may play crucial roles in microb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2009~2013年)哥伦比亚马钦火山出现了新的地震活动。为了改善火山监测系统,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火山喷气孔和温泉的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研究了火山排放的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由于火山喷气孔中下部液相分离,导致穹丘中上部的喷气孔亏损δD和δ~(18)O(与大气降雨补给的流体相比)。在2011~2013年期间,发现喷气孔有很明显的岩浆成因He,同时排放的液体中岩浆的贡献量也有所增加,证实了地震活动性的增强。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都显示马钦火山已经苏醒,说明该火山仍然处于活跃期,值得我们对其活动性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20年里,俄罗斯在主动源地震学中一直使用大功率(40吨和10吨)低频可控震源。这种震源可产生频带为1.5~3Hz,3~6Hz,5~10Hz,出力高达100吨的可控震源。该震源的可移动类型出力为40吨,频带宽度为6~12Hz。100吨级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的传播距离可达到350km,折射波向下可穿透达50km深度。震源运行过程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其产生的信号频谱有"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模式。在长地震剖面上可以通过地震频谱的变化来估计断层带的埋深,其他的应用主要有深地震剖面、地震危险性区划、结构检测、各向异性导致的应力变化研究、地震事件定位、大型建筑的完整性检测。附录中给出了大功率低频可控震源的理论描述和数值实例。  相似文献   
5.
钴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金属资源,未来全球对钴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本文主要从地球化学属性、元素分布与迁移、矿床类型划分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等几方面对钴矿资源进行概述和总结,结合中国钴资源情况,就全球钴资源的分布以及目前供需情况对未来钴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为保障中国钴资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提升对刚果(金)以外的海外钴资源配置比例,同时亟需新型产品的生产研发以替代钴在锂电池、合金等领域的使用。另外,深海钴开采前景广阔,应重视并逐步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In this study,dynamic responses of two buildings connected by viscoelastic dampers under bidirectional excitations a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The two buildings are a 10-story building and a 16-story building,with the shorter building on the left.Viscoelastic dampers are installed at all fl oors of the shorter building.Equations of motion are formulated using a fractional derivative model to represent the viscoelastic dampers.Three cases are considered with mass eccentricities at 0,10% and-10% with respect to the dimensions of the buildings.The responses of the buildings are numerically predicted at different damper properti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responses of the buildings without eccentricities are signifi cantly mitigated.However,torsional effects are adversely increased.For asymmetric building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necting dampers is affected by building eccentricities.As a result,mass eccentriciti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damper selection.When compared with vibrations induced by unidirectional excitations,bidirectional excitations can increase the responses of coupled asymmetric buildings.In addition,installing dampers only at the top fl oor of the shorter building may cause a sudden change in lateral stiffness of the taller building.Consequently,the story shear envelopes of the taller building are changed.  相似文献   
7.
测震仪器过去已经在泰国-老挝-缅甸交界地区记录到大量地震。然而大部分这些地震的震中位置与地表形态特征显示出孕震断层的位置不相吻合。因此本地震危险性研究集中在对地震记录的统计评估。根据完整的地震目录研究了频度-震级分布关系中a值和b值的空间分布。对从a值和b值推导可能最大震级地震的分析表明,缅甸孟板北部和老挝北宾-琅勃拉邦地区具有年发生mb为4.0~5.0地震和50年内发生mb为7.0地震的可能。此外,对于mb在4.0~7.0之间的地震,计算表明孟板北部地区的复发周期短(即1~500年),而在泰国清迈东部地区显示长达5000年的较长复发周期。对于地震预测,三个测试子数据集表明低b值地区与该地区随后大地震的发生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基于这个有效条件和现有数据,未来地震可能发生在孟板北部和北宾-琅勃拉邦水坝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九州—帕劳洋脊(KPR)俯冲部分与同震破裂扩展、地震活动性和浅部甚低频地震的关系,对南海海槽西部俯冲带日向滩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层析成像。结合岸上和近海记录的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数据,成像了从该海槽轴附近到海岸地区的深部板块。我们的结果表明,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为西北—东南向的低速带,向下扩展到约30km的深度。在这个深度,我们认为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与板块分离,成为上覆大陆板块的底座。由于过去大地震的同震滑动地区没有延伸到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我们认为九州—帕劳洋脊可能阻碍了破裂的扩展。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的内部在很宽的深度上分布有活跃的板内地震活动。浅部甚低频地震在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上部连续发生,而在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的东北部却是间歇地出现。因此,俯冲的九州—帕劳洋脊看来是这个地区同震破裂扩展和地震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结构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9 km至45 km之间.整体上Moho面埋深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蒙古主线性构造两侧地壳厚度呈现区域性变化特征,东南部地区地壳厚度较薄,约为39 km,而西北部地区地壳较厚,达45 km,为此推测蒙古主构造线可能是地壳的一个陡变带.此外,研究地区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值(VP/VS)在1.70到1.79之间,均值为1.75,低于全球大陆的平均值1.78,这可能暗示着该区其地壳是缺少铁镁质的.研究还发现测线的西北与东南地区其地壳波速比值较高,推测是古生代铁镁质地壳的残留或是新生代岩浆底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全球重要的铜资源产地和最大的钴资源产地,其中赞比亚成矿带内90%铜(钴)资源蕴含于赞比亚铜带省的沉积型矿床中.本文选取铜带省中部谦比希盆地内穆旺巴希铜矿、谦比希西铜矿和谦比希东南铜钴矿为研究对象,对矿床(体)赋矿层位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分析其物源区组成和构造环境,探讨铜钴成矿地质背景.岩相学特征表明,赋铜(钴)地层岩性主要为敏多拉组砂岩、细砂岩和基特韦组页岩、粉砂岩、板岩、石英岩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铕负异常特征.成分变异指数(ICV)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研究表明源区未遭受强的沉积物再循环及化学风化作用,从穆旺巴希矿床、谦比希西矿体到谦比希东南矿体,含矿地层风化作用逐渐减弱,沉积环境由温暖、湿润气候向寒冷、干燥气候转变.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显示含矿地层物源主要为长英质沉积岩和火成岩,构造性质长期处在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次之的环境中.其中含钴的基特韦组地层的物源中可能伴有少量镁铁质成分的加入,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综合区域成矿年代学研究,中非成矿带铜钴成矿具有多期性,地层物源属性、沉积成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区域构造事件最终导致了赞比亚成矿带铜钴成矿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