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19篇
  免费   18567篇
  国内免费   16259篇
测绘学   10337篇
大气科学   8932篇
地球物理   12232篇
地质学   38133篇
海洋学   10820篇
天文学   1144篇
综合类   5412篇
自然地理   8635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1394篇
  2022年   3783篇
  2021年   4496篇
  2020年   3697篇
  2019年   3604篇
  2018年   3721篇
  2017年   3430篇
  2016年   3296篇
  2015年   3836篇
  2014年   3983篇
  2013年   5008篇
  2012年   5462篇
  2011年   5494篇
  2010年   5374篇
  2009年   4985篇
  2008年   4966篇
  2007年   4694篇
  2006年   4409篇
  2005年   3714篇
  2004年   2813篇
  2003年   2044篇
  2002年   2068篇
  2001年   1949篇
  2000年   1681篇
  1999年   1116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40篇
  1995年   416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1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0篇
  1954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的极端最高、最低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年代为周期,分析近60年黔西南州极端最高、最低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及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在60年代至80年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在90年代略下滑,进入21世纪后又持续上升。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60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0.96℃,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高0.43℃;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近60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0.7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高0.62℃。冬季,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70年代至80年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90年代略下滑,而进入21世纪又转为上升,近60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0.92℃,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高1.64℃;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极端最低气温近60年呈持续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高2.35℃,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32℃。  相似文献   
2.
基于15 d的精密卫星钟差数据,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6种常用钟差预报模型(LP模型、QP模型、GM模型、SA模型、ARIMA模型、KF模型)基于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的预报效果,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可以提高LP模型、SA模型、GM模型及KF模型对于GPS卫星钟差的3 h预报精度,提高QP模型和ARIMA模型对于ⅡF Rb钟的3 h预报精度,提高LP模型和GM模型在6 h和12 h预报中的精度,提高ARIMA模型在6 h、12 h和24 h预报中的精度;2)基于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的预报结果与卫星及其星载钟类型有关,对于GPS BLOCK ⅡF Rb钟,该预报原理可以提高6种模型的短期预报精度,特别是对GM模型、LP模型和ARIMA模型预报效果的改善最为显著;3)对于3 h和6 h的预报,采用钟差一次差分预报原理的LP模型(DLP模型)对应的RMS值都最小,即DLP模型的预报精度最高,说明钟差一次差分数据更适合一次多项式模型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前后的Landsat-8和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频率域互相关算法提取加利福尼亚州MW7.1及MW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同时针对形变数据易受轨道误差、条带误差及时间失相干的影响,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改进均值相减等方法去除系统误差项。研究表明,MW7.1主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形变的断层迹线呈NNW走向,长度达55 km,最大滑移量约为2.82 m;MW6.4地震的发震断层迹线呈NE走向,长度达15 km,最大滑移量约为1.05 m,推测2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分别为NNW向右旋走滑断裂及NE向左旋走滑断裂,二者形成典型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不同层面的关注,生态网络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热点.以地理国情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识别重庆市主城区的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确定生态节点,分析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以期为重庆市主城区的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合理布局对于一字型河谷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天水市592个居住小区、54所学校、34家社区医院、259个公交车站、15个菜市场等空间数据,引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ArcGIS服务区分析等方法,从空间格局、设施网点步行可达性方面定量探究一字型河谷城市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性.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二者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形成老城区、麦积区两大核心并呈现由内向外减弱的特征,各类设施网点与居住小区的空间耦合性较差,不匹配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在集聚特征方面差异明显,二者空间耦合水平仍需提高;越是小型的服务设施的步行等时圈覆盖范围越广,覆盖小区数量越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主要存在设施供应不足、道路可达性差、大型设施缺乏灵活性等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案,改善其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6.
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利用历史疫灾史料,建立疫灾时间序列,使用历史断面分析、因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过去2720年疫灾流行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疫灾流行的频度和强度有长期上升趋势,温暖期形成疫灾低谷,寒冷期形成疫灾高峰。② 中国疫灾流行总体以夏、秋季为主,但有阶段性差异,15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疫病种类增多,疫灾频度提高,疫灾的季节性差异逐渐不显著。③ 中国疫灾波动周期主要有620~610 a、320~310 a、230~220 a、170 a、90 a等,它们大都是12 a或11.2 a的倍数,反映了“十二地支”周期的存在和太阳黑子活动对疫灾周期的重大影响。④ 过去近3000年里,中国累积的疫灾广泛度为93.51%,疫灾厚度达16.86层,东南半壁的疫灾比西北半壁的频繁得多、严重得多。⑤ 中国疫灾区域拓展与土地开发同步,疫灾重心变迁受经济重心的牵引,南宋以前由北向南迁移,南宋以后由东向西迁移;外来疫病输入对疫灾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⑥ 疫灾流行既是自然生态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疫灾时空分布变迁反映人地关系变迁,人口稠密区、交通沿线区、都城周边区、自然疫源区、灾害频发区都是疫灾多发区。⑦ 地理环境分异奠定疫灾空间分异,高温、高湿、低海拔地区疫灾易于流行;自然灾害对疫灾具有诱发作用,灾害频繁区也是疫灾频发区,灾害频繁期也是疫灾频繁期;气候变迁影响疫灾波动,寒冷期疫灾多发,温暖期疫灾少发;人口增加带来的土地开发和人地关系紧张,加剧疫灾的流行;疫灾与战争如影随形,战乱频繁期也是疫灾频繁期。  相似文献   
7.
Hydrothermal vent incidence was once thought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spreading rate of the mid-ocean ridges (MORs). However,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ultraslow-spreading ridges (e.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SWIR)) have a relatively higher incidence of hydrothermal venting fields. The Qiaoyue Seamount (52.1°E)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side of segment #25 of the SWIR, to the west of the Gallieni transform fault. The Chinese Dayang cruises conducted eight preliminary deep-towed survey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the area during 2009 and 2018. Her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video and photos obtained by the deep-towed platforms, rock samples, and water column turbidity anomalies, a high-temperature, ultramafic-hosted hydrothermal system is predicted on the northern flank of the Qiaoyue Seamount. We propose that this hydrothermal system is most likely to be driven by gabboric intrusions. Efficient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channels appear against a backdrop of high rock permeability related to the detachment fault.  相似文献   
8.
桐木山云英岩型锡矿床是湘东锡田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典型矿床,在详尽的野外考察、矿石结构观察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冷热台、激光拉曼等测试手段,对矿床中锡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直接测定,同时开展与锡石共生的石英及切割矿体的后期石英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锡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组分、均一温度、盐度与共生的石英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锡石与石英形成的P-T-X条件不同。切割矿体的石英脉为成岩成矿后流体作用的产物。与锡石形成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 Cl-H_2O流体体系,与石英形成相关的流体为复杂的含碳流体。流体体系的冷却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可能是导致锡石沉淀的主要因素,与石英形成相关的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则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10.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graphite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Block in Hebei Province, which belongs to regional metamorphic type graphite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rough rock-mineral determination, IP ladder sections and exploratory trench survey, the authors have discussed its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d its ore gene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in the graphitic marble of Dongjingzi Formation of Hongqiyingzi Group, which are stratified and controlled by layers, with NE trend and NNW inclination. The IP anomaly shows that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resistance and high polarization. Ore bodies are stable and of big scale, and their fixed carbon content ranges from 1.42% to 3.28%,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large graphite deposi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came from granulite and graphite marble, while the regional metamorphism i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of Houfangzi graphite deposit, with the enrichment and increasement caused by late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gma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