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火山岩油气发现最早的地区,车排子地区油气勘探始于1956年,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但前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近火山口相带的火山熔岩,对火山碎屑岩这类较特殊储层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陈庆春等,2003;宋明水等,2016;王剑等,2017;王岩泉等,2019)。本次以车排子地区石炭系为例,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研究区的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深水砂质碎屑流沉积:概念、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杰华  操应长  王健  杨田  周磊 《地质论评》2019,65(3):689-702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砂质碎屑流的相关概念、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砂质碎屑流是一种富砂质具塑性流变性质的宾汉塑性流体,代表一个从黏性至非黏性碎屑流连续系列,具有中—高碎屑浓度(体积浓度25%~95%)、较低的泥质含量(体积浓度可低至0. 5%)、湍流不发育。其沉积物以块状砂岩、含碎屑逆粒序砂岩沉积为代表,局部可见滑动剪切构造和液化漩涡构造。砂质碎屑流的形成多经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浊流的有序演化过程;滑水作用和基底剪切润湿作用是克服砂质碎屑流与基底剪切摩擦拖拽的重要机制,流体强度则是克服上覆环境水体混入稀释的重要原因;砂质碎屑流头部和边部优先固结沉积,进而控制流体整体沉降。砂质碎屑流是形成深水块状砂岩的主要原因之一,砂质碎屑流在相对低流体效率的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4.
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断裂控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也  刘惠民  马立驰  田雯 《地质论评》2019,65(Z1):183-184
  相似文献   
5.
潍北凹陷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潍北凹陷是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形成的走滑拉分盆地,走滑作用对断裂体系演化、圈闭形成及油气成藏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孔店组沉积时期,郯庐断裂经历了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两个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断层性质及发育程度等具有显著差异,多期走滑活动使其东部地区形成了三条南北走向的弱走滑断裂带。同时,多期次走滑活动形成了大量与走滑作用相关的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条件。此外,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直接影响了潍北凹陷油气的运聚。宏观上,油气沿走滑作用形成的北西向鼻状构造带向东南运移并聚集;微观上,油气沿右旋走滑形成的近东西向拉张断层,在“拧毛巾”作用下,自西向东运移,并被北北东向 近南北向走滑断层封堵成藏;平面上,与三个弱走滑断裂带相对应,油气藏呈现“近东西向延伸,南北带状展布”的特征。中部弱走滑断裂带北端及中段是下步重点勘探方向,西部弱走滑断裂带可作为致密砂岩油藏和页岩油气的攻关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