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李壮 《地质与勘探》2023,59(2):353-376
中国大陆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山西省局部地热异常特征明显。通过收集山西省典型地热区域流体数据,选取典型钻孔分析,探讨并总结山西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地热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山西省水热型地热储层水温分布在28~78℃,北部以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主,中部以古生代灰岩为主,南部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北部热源主要来自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中部和南部热源受地幔上隆及岩浆活动影响;省内深大断裂构成地下热水运移通道,热传导性较好;第四纪和第三纪松散层为省内地热良好的保温盖层,岩性以粘土、砂质粘土及砂层为主。结合前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山西省地热水pH值呈弱碱性,其中Sr、Li、Si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地热水氚含量小于1TU,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地热田出现δ18O漂移,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固井质量对干热岩后期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山西大同盆地干热岩勘查井GR1井温度高、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研究勘查区地质特征,提出了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开发思路。研究表明:干热岩高温固井水泥浆水胶比控制为0.45,优选添加剂高温降失水剂CG82L、高温缓凝剂H40L、高温稳定剂CF40L、消泡剂GX-1、硅粉及HV-PAC,形成一套适用于山西干热岩井的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在GR1井成功应用,现场固井质量良好,研究成果为今后同类型高温固井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古县大南坪铝土矿区赋存的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以及第四系全新统。铝土矿赋存于本溪组一段地层中。通过工业指标、矿石品位、厚度、面积等方面计算大南坪矿区铝土矿的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建筑物三维建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航天航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呈现飞速发展,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形成了以多源(多平台、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光谱、时间、空间、辐射)为特点的高效、多样、快速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获取手段。本文以拓普康猎鹰8号八旋翼无人机平台为例,通过分析该平台获取的低空摄影测量数据,利用Smart3D软件对建筑物进行建模,为智慧城市的三维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巨厚黄土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采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土层结构疏松,地震波速度低、吸收衰减严重、次生干扰发育,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极低,煤田地震勘探面临诸多难题,其核心是数据采集问题.提出了利用微测井约束的瑞雷波反演技术精细刻画浅表层黄土速度结构,合理选取激发层位;利用震/检联合大基距组合技术提高单炮信噪比、压制低速强规则干扰;采取低频检波器接收以适应厚黄土层中地震波传播的衰减特征;利用多线/长排列观测技术提高目的层段的有效覆盖等技术方案.实际应用表明,通过上述4 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兴蒙造山带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尤其是洋盆的闭合时限一直存在争议,兴安地块南的乌兰复合岩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窗口。对乌兰复合岩体进行了锆石U-Pb测年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与岩石成因,进而揭示了区域构造背景。乌兰复合岩体由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前者构成了岩体的主体,成岩年龄为(312±2)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均具有全碱含量中等、富钾、过铝质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且细粒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含量偏低,负Eu异常更明显,显示了更高的分异演化特征; 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及K),显著亏损Ba、Sr、Ti等元素,弱亏损Ta、Nb等元素,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指示二者来自于同一源区。乌兰复合岩体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形成于洋盆闭合后的造山晚期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在当今能源短缺、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利用、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地热能源因具有极高清洁性、稳定性、安全性且储量巨大、应用广泛等特点,成为多地青睐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和提取覆盖区低弱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本文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三七林场1∶5万地质图中出现的地质单元数目和K均值聚类的轮廓系数,可以将该地区分为五大类,以Au、Cu元素为例,异常值采用3S法剔除,然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异常下限值、衬度值,绘制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图可知,分类后圈定的Au、Cu异常与传统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差别较大,通过K均值聚类法有效消除了岩性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的主、微量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在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太原盆地ZK01钻孔为对象,通过对长度为853.5 m岩芯的主、微量元素和元素比值(如化学风化指数CIA、 Al2O3/Na2O、 MgO/CaO、 Rb/Sr、 Cu/Zn、 V/(V+Ni)、 V/Cr)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太原盆地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研究发现,主、微量元素变化特征指示了太原盆地具有Al2O3、 Na2O、 Ni、 Cr、 Cl、 S亏损,CaO、 Pb、 N、 Rb明显富集的特征;通过对CIA指数研究表明,太原盆地地层和大陆上地壳(UCC)及陆源页岩的风化强度序列为:下土河组一段>红崖组>下土河组二段>陆源页岩>小白组>木瓜组>汾河组>大沟组>UCC;从Cu/Zn、 V/Cr、 V/(V+Ni)元素比值变化可以判断研究区环境自下而上表现为弱还原性-弱氧化性的旋回,且以贫氧为主;又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