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改性煤系高岭土矿粉填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煤系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相对富集,超细粉碎、表面改性处理等方法,得到一种橡胶填充剂MUCKP。用它代替通用炭黑作为橡胶的补充填充剂,制备了胶片,对填充后的橡胶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于天然橡胶时,当填充剂粒度小于400目时,已有较好的补强作用,其主要性能指标类似于通用炭黑,可以部分等量替换碳黑作为橡胶的补强填充剂。取代量在20%~25%之间。  相似文献   
2.
高温下石灰岩和砂岩膨胀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高温岩石膨胀特性试验装置,对石灰岩和砂岩试件300~700℃高温过程中的膨胀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石灰岩和砂岩的膨胀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砂岩膨胀速率比石灰岩大,刚到700℃时砂岩膨胀应力是石灰岩的2.45倍。升温过程中膨胀应力与温度曲线的拟合函数为2次抛物线,相关系数达0.94以上。恒温过程中,随时间延长2种岩石的膨胀应力缓慢增加,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数值。600℃高温后2种岩石膨胀均达到极限,但具体表现不同,700℃恒温结束时砂岩稳态膨胀应力是石灰岩的3.14倍。岩石热膨胀应力变化与其岩性、内部矿物分解、孔隙率变化、声速变化等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氧化氯溶液浸泡、甲烷等温吸附、X射线衍射等方法,探讨了煤储层改造新原理,从大分子结构层次上讨论了其可能的地球化学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煤经浸泡后其吸附常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受煤级控制。经二氧化氯处理后,煤中大分子结构单元发生了程度不等的解聚作用,煤大分子结构与吸附性之间存在同步响应关系,二氧化氯残液中存在苯环等有机物,解聚程度与煤化作用程度有关。浸泡后,煤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其表面性质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到煤对甲烷分子的吸附能力和煤层气解吸产出潜势。  相似文献   
4.
菌藻类繁盛:晚泥盆世大灭绝的疑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冉  龚一鸣  汤中道 《地球科学》2006,31(6):787-797
广西桂林杨堤剖面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晚泥盆世弗拉期末—法门期海平面波折上升、水体从富氧变为贫氧,同时无机、有机碳同位素(δ13Ccarb和δ13Ckerogen)分别从 0.43(‰V-PDB)→ 3.54(‰V-PDB)和-29.38(‰V-PDB)→-24.14(‰V-PDB),可以与北美、欧洲等地进行对比.通过对海平面变化、缺氧程度分析,并结合岩石薄片,我们认为这种快速正向波动是由以菌藻类生物为主要生产者的海洋生产力迅速增加引起的.镜下观察发现,F-F大灭绝中菌藻类不但未受影响反而更加繁盛.与之相对应,对营养盐P及菌藻类生长刺激元素Fe、Zn的研究也发现在晚弗拉期出现几次含量突增.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来源主要由陆地输入,这就印证了晚泥盆世陆生植物大规模繁盛使得生物化学风化盛行,导致地表径流向陆表海输送的营养物质增加改变了海洋化学环境,富营养化的海水使菌藻类繁盛并造成其他生物灭绝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中芳烃分子同位素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利用逐步增加试剂极性的方法对芳烃馏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并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技术测定了萘系列和菲系列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芳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为-47.5‰ ~-17.4‰,其中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碳同位素为-38.2‰ ~-17.4‰,平均为-26.8‰;其中ML1-1、ML1-2两个样品的碳同位素为-36.8‰ ~-17.4‰,平均为-25.7‰;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为-47.5‰ ~-20.3‰,平均-30.6‰.结果表明,萘系列和菲系列化合物整体上表现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富集13C,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更富集12C;在受到异常高温作用或过成熟度阶段,成熟度可能对芳烃的分子碳同位素产生较大影响,使其更富集13C.不同样品的二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相似,暗示其可能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分馏机制.而三甲基萘、二甲基菲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布杂乱,暗示其成因来源可能较为复杂.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烃源岩中1,6-DMN、1,2,5-TMN、1-MP和1,9-DMP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对两套烃源岩进行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石灰岩热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宝  谌伦建 《岩土力学》2011,32(6):1725-1730
以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温作用下的热膨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弄清产生热膨胀的原因,对高温后石灰岩试件的孔隙率、超声波速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作用下石灰岩将发生热膨胀,热膨胀量与试验时间的关系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热膨胀量的大小与试验温度有关且为非线性关联;高温后石灰岩的孔隙率变化总体呈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趋势,且以500℃为分界温度,分为缓慢增加和急剧增加2个阶段。而超声波速检测表明,高温后试件内超声波传播速度变化规律复杂,呈波浪形;高温后试件组成元素检测表明,试件内主要元素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试件内孔隙、裂隙变化和组成、矿物成分分解是导致试件发生热膨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石灰岩和砂岩高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岩石加温装置和RN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石灰岩和砂岩试样高温后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两种岩石纵波波速逐渐减小。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经历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4个阶段;达到峰值应力后两种岩石均发生脆性破坏,砂岩破坏时呈锥形炸裂,而石灰岩则呈草捆状破坏。高温对两种岩石的强度都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其峰值应力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石灰岩700℃时强度降幅达84.59%,而砂岩强度仅比常温降低22%左右。两种岩石的峰值应变都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但具体表现不尽相同,石灰岩500℃时应变增加了30.57%,500℃之后峰值应变基本无变化,甚至到700℃时还略有降低;砂岩700℃时峰值应变增加了80.63%,其峰值应变的变化与其微观结构变化相关。随着温度升高,两种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减小,700℃时石灰岩弹性模量降幅为86.8%,砂岩弹性模量降幅为46.94%;700℃时石灰岩变形模量下降了83.9%,砂岩的变形模量下降了53.06%。  相似文献   
8.
首先研究了大同高岭石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大同高岭石晶粒粗大,主要由高岭石组成,样品的有序度高,Hinckley指数为1.12。在此基础上,用二甲基亚砜对大同高岭石进行插层,采用XRD、IR和TG-DSC研究插层复合物的结构。XRD结果表明DMSO已插入高岭石层间,d001由原来的0.717nm增至1.13nm,插层率达96.01%;红外光谱证明DMSO中的S=O基团与高岭石的外羟基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热分析结果显示插层复合物于120℃~240℃发生DMSO的脱嵌作用,高岭石的脱羟基温度在400℃~750℃。  相似文献   
9.
改性高岭土对丁苯橡胶的增强和阻隔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改性的高岭土(MK)和沉淀白碳黑(PS)作为增强荆,与丁苯橡胶(SBR)进行熔融共混和乳液共混制备橡胶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在丁苯橡胶基体中达到了纳米水平的均匀分散,片层多呈平行定向排列,对橡胶大分子具有圈闭限制作用,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另外,高岭石片层的不可穿透性,有效延长了气体分子在橡胶中的渗透路径,复合材料的透气率降低了40%~60%,气体阻隔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片状结构的改性高岭土比球状结构的白碳黑更其有阻隔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