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如燕  常青  江冶 《江苏地质》2022,46(1):103-110
植物样品经逆王水体系微波消解稀释至一定体积后,直接用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法(HR-ICP-MS)同时测定溶液中的Cr、Mn、Co、Ni、Cu、Zn、As、Se、Mo、Cd、Hg、Pb共1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在HR-ICP-MS仪上优化选择各元素的同位素、分辨率和内标元素,有效消除测定过程中的质谱与非质谱干扰。其中,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55~48.6 ng/g之间 (稀释因子=250) ,相对标准偏差RSD(n=12) 均<10%。该方法经国家一级生物标准物质验证,测定结果接近标准值,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快速准确测定植物样品中的12种元素。  相似文献   
2.
廖启林  金洋  崔晓丹 《江苏地质》2023,47(4):390-401
在综合分析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局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含量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苏富硒土壤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元素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富硒土壤主要分为母岩型、沉积型、叠加型3大成因类型:母岩型富硒土壤源于富硒岩石,属于典型的原生富硒土壤,具有厚度大(最大厚度>150 cm)、Se含量高(多介于0.5~0.8 mg/kg之间)、与多数重金属元素无显著相关性等特点,其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更优越,开发利用价值相对最高,岩石中Se的富集程度以及富硒岩层的产状、厚度、分布与地形条件是制约该类型富硒土壤生成与利用的关键因素;沉积型富硒土壤缘于特殊第四纪沉积作用,潟湖相沉积物是其基本成土母质,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过程分选富集和成土后期表生富集3个阶段,土壤Se含量多在0.3 mg/kg左右,厚度多在30 cm左右,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土壤中Se与OM之间、多个元素对之间都具有显著正相关性,OM、pH、Eh、CEC、黏土矿物和Fe-Mn氧化物含量等都是制约该类型土壤Se迁移富集的重要因子,元素特征组合为Se-OM-N-CEC-Mg;叠加型富硒土壤缘于人为活动,其形成与自然成土过程或第四纪沉积作用基本无关,施肥、“三废”排放、河泥、粉煤灰扩散等可能是导致局部土壤富硒的主要因素,土壤Se含量一般为0.5~0.6 mg/kg,分布不均匀,富硒土壤厚度一般<20 cm,元素特征组合为Se-Hg-As-Ca-pH,富硒土壤中As、Cd、Hg、Pb等重金属相对富集,开发利用此类富硒土壤须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某灰岩矿坑场地受到了有机污染,对当地脆弱的岩溶地下水环境构成威胁。在查明场地周边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化学、水动力场调查结果,分析了场地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内水体受到了萘、氯乙烯、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CB52等多种有机物的污染,其中以4-氯-3-甲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场地内水体水质兼具地下水特征,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与其相邻的2个矿坑水质已受到影响,水体水化学类型往污染场地水体类型演化;场地周边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仅场地西侧1个地下水井水质受到了污染矿坑的影响。目前,该矿坑场地仍处于水位漏斗恢复期,污染物并无向外迅速扩散的水动力条件,但当矿坑场地流场恢复至天然状态后,矿坑内污染物可通过场地周边的3条岩溶裂隙带-60 m标高以浅的地层向周边迁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应采取降低矿坑水位、定期监测矿坑水和地下水水质、实施帷幕灌浆工程等措施防控场地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